改革与突破——2013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举行(2)

改革与突破——2013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举行(2)

核心提示:新一轮改革中,国企要全国布局、跨国经营,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集约共享的运营整合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在运用信息技术“弯道超车”的过程当中,国有企业要更多从组织流程、模式、文化上进行改变,真正构建创新基因。

上海医药董事长楼定波表示,上海医药作为上海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2010年已经通过集团整体上市实现了资本多元化,目前国有股权的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符合“20条”提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结构性变化必将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在监管制度创新上着力真正激发企业前进动力

据介绍,2013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全系统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可突破1.8万亿元,利润950亿元,上交税收达1300亿元。然而,鲜亮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隐忧。

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表示,当前上海国企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三个领域占比仅62%,这与“20条”中要求的80%差距较大。同时,由于体制原因,企业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家也缺乏合理的冒险精神;现有的国资监管体制和方式,不利于更有效的把企业推向市场,也不利于更大范围上优化配置国有资本。

如何破解面对的一系列困局?林益彬认为,着力点应放在制度创新上,尤其是国资监管制度的创新。他表示,市国资委将强化履行出资人责任,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日常事务的干预,在企业的监管内容上聚焦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激励等。同时,界定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形成监管体系,突出企业市场属性、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目前,上海根据资产、利润、收入在企业中的比重,将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

林益彬表示,国企的很多问题矛盾表现在企业层面;但是它的根源不在企业本身,而在于外部的制度环境。所以,这一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把国资改革带动国企发展作为主线。过去一些国企改革,着力点是企业集团调整重组,企业合并“造航母”。但新一轮的改革特点,更多是在国资监管制度上去创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