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球网络行为规范
2014年也许我们会见证三种网络安全观念的博弈,一种认为,网络安全就是尽可能将网络空间恢复成互联网出现之前对数据和信息的控制;一种认为网络安全必须以自己单独或与若干盟友的绝对优势掌控整个网络空间;第三种则是从数据流动的角度去理解网络安全,通过积极合作,自主可控的方式来建设和完善网络空间。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可通过模型和深度数据挖掘,非常精准地预测中国整体的理解和发展。这种态势是中国不可接受的。
因此2014年一个焦点就是,中国如何推进全球范围的网络空间行为规范。跟网络安全相关的风险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实体安全问题引发网络安全问题,比如说在防空识别区的问题上,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了冲突,一些非政府组织在网络空间让这个事情产生一定的交互。由于现在对整个网络空间的依赖有明显提升,所以这种事件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更大。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特币的出现是一个明显标志。在现实空间中,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带来的破坏力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如何监管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三是金砖国家在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方面可能深度合作。比如巴西峰会上巴西提出搞一个金砖国家数据中心,网络空间可能出现三足鼎立状况,金砖国家和美国、欧洲,这可能会出现集中90%以上的数据,而其他国家很少。
中国可以尝试证明,中国确实愿意实践新型大国的行为准则,确保网络空间的发展让全球获益,而中国的利益已深刻嵌入这个开放互联的世界,并无意复制一个美国那样的霸权。在此过程中,如何对2014年可能出现的网络意外事件做出恰当反应,如何应对网络空间与网下,比如,钓鱼岛问题的互动,防范可能的网络攻击干扰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等,都可能是2014年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作者沈逸是复旦大学学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