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实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4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是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四者有机统一、互为条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当前错综复杂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不移的定力,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更好较快发展的趋势。这既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我省贯彻落实的深刻阐释,又是针对我省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做出的创新性战略部署,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立足调中求进,建立健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
自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风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都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国内经济发展格局错综复杂,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弱化,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地位在稳步提升。目前,我省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时期,传统的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为主要特色的发展路子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调整的阵痛,特别是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化解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把调结构、稳增长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积极有效的结构调整,把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在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调是手段,是形势所迫,是大势所趋;进是目的,是发展之需,是时代之需,持续保持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根据我们的大胆探索,我们要持续遵循“四集一转”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集中力量抓好180个产业集聚区这个载体,并在其中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选择主导产业、确定主攻方向,培育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序推进六项科技工程,培育创新创业创智环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积极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集体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升骨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撑,整合全社会的各类资源,打造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更加快捷、经济效益更好、相互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提高人员科技素质、扩大有效就业、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协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个载体、三个体系”,要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让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谋划变中取胜,持续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一批颠覆性技术迅速进入产业领域,变化多、变化快、变化大是最大特征。对于我国我省来说,发展环境在变,产业格局在变,增长方式在变,人民需求在变,发展动力在变,战略地位在变。
郭庚茂书记提出:“变,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变中有危、变中有机。只有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以变应变、应变促变,才能变中取胜。”为了能够发挥优势,变中取胜,我们要持续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完善战略布局,创造新的战略优势。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做优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大省建设,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持续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既从长计议解决好我们自身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坚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路子,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力争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同步发展上创造出更加科学可行的实际做法与经验,稳步提升全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我们临空经济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机遇,发挥我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临(航空)港优势,以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集群式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立足于打造国际航空大枢纽、发展现代化大物流、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大产业,建设以绿色智能为特色的航空大都市,搭建内陆省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平台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窗口,形成带动全省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核心增长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