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怎样真正“升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怎样真正“升级”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两字之差意味着什么?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落到实处?

两字之差让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更加鲜明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韩文秀告诉记者,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的改革也一直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由于政府这只手还存在干预不当、管得过多的问题,影响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妨碍市场发挥作用的问题和现象。首先,市场开放性不够,部分领域存在不当准入限制,民营资本往往遭遇“弹簧门”“玻璃门”和“旋转门”。其次,竞争公平性不够,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现象时有发生。再有,市场运行透明度不够,人为制造寻租空间,部分基础产业和服务业价格尚未理顺,存在严重扭曲。

另外,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到位,国有和集体土地同地不同权,加上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独家垄断,不仅造成土地价格扭曲和配置低效,而且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

因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升级到“决定性”,抓住了我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有助于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因素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重新定位市场的作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

刘世锦告诉记者,从国内角度看,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进入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在经济结构上,将要由过去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依靠外需,转为消费为主、服务业为主和更多依靠内需。在增长动力上,要由以往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和模仿国外技术,转向更多依靠要素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不同,所配套的体制条件也应当相应调整。

比如,搞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是有一些优势的,但转向创新和技术升级时,政府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插手过多还会带来副作用。所以,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逼迫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改出一套与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另外从国际因素看,这么多年我国的改革始终与开放相伴而行。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技术、产业等的竞争,背后则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是制度竞争。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正试图形成新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来很可能对我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形成战略挤压。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国内深化改革的动力,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