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翻开了改革开放崭新的一页。全会无论在改革的宽度、改革的深度还是发展的张力方面都具有空前的突破。本次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最大程度消除了改革的碎片化,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特征,具体体现在改革内容、路径设计、改革成果三个维度上。
改革内容的系统性
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国当前的改革已经走过“单兵作战”期,进入到“集团作战”阶段,各种领域的问题和改革需求相互交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做到内容的“系统性”。
从发展阶段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收入群体迈进期。这一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国外不少经济体在这时期经济增长不稳定,金融体系脆弱,社会创新能力不足,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风险巨大,也因此有不少经济体在此阶段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同时,还有人担心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奇迹式”发展后,有坠入类似美国20世纪20年代那样的短暂“柯立芝繁荣”。当然这是悲观的论调,但要解决这一发展阶段的问题,必须要推进系统性的改革。
从改革阶段看,改革开放35年来,好做的事大多已经做了,剩下的更多的是“难事”和“麻烦事”;那种皆大欢喜的“帕累托改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中国已经进入“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时代。前一期改革中因制度不完善形成的“既得利益矩阵”,必然成为下一期改革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不能全面系统地推进改革,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网”就很难撕破,改革就无法顺利推进。因此三中全会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六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全会从制度与市场的一体性、市场与政府的协调性角度,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这些改革内容都是中国改革推进到今天所必须要解决的、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必须要求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热切期盼的,直击当前发展阶段和当前改革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明显系统性特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