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个维度看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2)

重庆:三个维度看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人民性 (2)

路径设计的科学性

全会不仅设计了系统化的“改革清单”,同时也给出了实现目标的科学路径,这对改革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保障。

一方面,35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已为中国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改革的科学之路。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尊重发展规律,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前进中保持稳定,在改革中做到“变与稳的平衡”;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把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度变迁理论,使改革做到“上与下的呼应”;把握改革的辩证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在改革中做到“点与面的协调”。《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另一方面,全会从改革推进的角度,构筑了一条坚实的改革保障之路。一是建立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改革的指向就是制度,全会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些制度改革,增添了改革的制度自信。二是建立了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决定》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了有效的人才保障体系。《决定》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这些制度安排,为改革提供了人才保障。

改革成果的人民性

从改革成果归属的维度看,《决定》提出,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都彰显出改革成果的人民性特征。

在经济改革方面,《决定》提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些制度安排,坚持了改革的人民性,可以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有利于形成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释放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改革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