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等地的多位餐饮业人士反映,现在大饭店式微、小饭店很火,“私房菜”等盛行,个别高档饭店搞起了上门服务。有的人利用自购房或租借商务区闲置房屋,稍做装修,改成精致的“私房菜馆”,高薪聘请高档厨师,虽以家常菜为主,外配三两个高档菜品,价格也不菲,官员、老板仍是主要客源。相对于宾馆饭店、高档会所,这些菜馆隐身于居民小区,不挂牌子,只接待熟客,使得公务人员吃喝行为更为隐蔽。
婚丧嫁娶“化整为零”。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湖南、山西、河北等地集中开展了整治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活动,并对其申请程序、规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但记者调研发现,仍有人搞变通,最典型的招数是“化整为零”。2013年9月,山西省芮城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梁永安在其女婚嫁事宜中大操大办被纪检部门查办。嫁女之前,梁永安向县纪委申报了25桌婚宴,正式嫁女时虽没超标,但其提前几天便开始待客,每天都在二三十桌。
办公用房“换新不扔旧”。本刊记者在中部一些县区采访发现,各地办公用房清理正在进行中,办公用房改造也在进行,有的将一间办公室中间重新垒墙,硬性隔为两间;有的重新掏门装窗。受访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领导干部在腾退办公用房时,明里搬到了小办公室办公,实际上是将原来的“大办(公室)小卧(室)”倒腾成了现在的“小办大卧”。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贾桂梓说,一些地方在办公用房腾退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浪费。比如,在一些县区,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按标准搬到了小办公室办公,可原来的大办公室仍空置留用。这既会产生浪费,又可能会造成政策落实上的反弹。
河北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办公用房腾退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装门搭窗、垒墙拉线等改修工程,这笔费用需要防止浪费,千万不要借机搞超标装修。比如,某单位在办公用房清理过程中,若按要求来,必须重新申请上千万元装修经费。
此外,受访干部群众还反映,在一些单位,每个部门、每层楼都有会议室,但很多会议室往往使用率不高。
“偷着用、暗着用”、“私家车、公家油”,治理公车消费仍有反弹。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高压打击下,公车私用现象有所遏制,但仍时有反弹。南京一位事业单位司机说,上有规定管着,下有群众盯着,明目张胆公车私用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但偷着用、暗着用的现象仍然突出。不在消费场所停车、用两三个套牌遮掩、领导随接随走……这些暗招成为公车司机们遵循的新行规。受访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领导干部按照中央规定不再配备专车,开私家车的情况增多,但很多是“私家车、公家油”,还有的采取一车多牌,公事用“公牌”,私事套“民牌”,实际上还花公家钱。
公款报销仍有漏洞。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与公款消费联系紧密的高端消费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但本刊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顶风作案”者,寻找报销制度漏洞,借公款之名行浪费之实。
本刊记者在上海一些高档商场实地走访时发现,多数奢侈品品牌表示发票只能开礼品或具体品名,但仍有一些品牌在为公款报销开“方便之门”搞猫腻。
例如,某瑞士著名手表品牌专卖店工作人员说,如果想要报销,发票可以开成“维修费”或者“配件”,抬头是“某某商业有限公司”,肯定可以入账。“我们的许多客人都有要入账的需求,这么开一直可以报销。”
而另一家名表店的工作人员说,发票上可选择只写一串型号,看不出来是什么产品;如果仍无法报销,还可以开增值税发票,名目写“计时器”,抬头是“某某贸易公司”。
本刊记者了解到,“八项规定”出台后,不少国际奢侈品品牌开始陆续内部发通知,要求不准乱开发票。“实际上卖什么产品开什么发票是国际惯例,只不过中国客户有特殊要求,一些大品牌也就‘随行就市’,大量开出‘礼品’甚至‘办公用品’等发票,以方便单位公款报销”,一位奢侈品销售业内人士说。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