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3:“习外交”元年

盘点2013:“习外交”元年

原标题: “习外交”元年

一年的外交行动留下十分清新而又清晰的轨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强大,你怎么看?”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威胁,积贫积弱的中国才是威胁。”

2013年3月23日,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礼堂内,习近平与俄罗斯学生的交流,令前来一睹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风采的上千名师生印象极为深刻。

有人说,“他的观点是犀利的,但表达却是温和又巧妙的。”有人更敏锐地说,习主席在他的首次出访中,就明确表达了中国新一届最高领导层对国际关系的主张,“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

  “中国梦”引领中国外交

实际上,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内外对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的未来走向,曾有过这样那样的集中猜测:有的认为,中国崛起后一定会以武力挑战现有“守成大国”美国,乃至威胁亚太甚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有的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后,中国外交应放弃“韬光养晦”理念,放大“有所作为”的空间。

十八大一闭幕,习近平一语道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国家目标,不仅点醒了中国民众,也点醒了全球所有关注中国的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更是综合权衡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之后做出的战略抉择。于是,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围绕“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目标,发生着与之相匹配的逻辑变化。

正如习近平所阐述的那样,“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于内,大局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于外,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外界早已注意到,2013年,习近平本人四次出访,行程约10万公里,从欧亚、非洲,到拉美、北美,再到中亚、东南亚,从金砖国家峰会到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再到APEC会议,在外交舞台上,他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他说中国人民的梦想、全球人民的梦想,他论世界、评历史、讲未来,他谈哲理、讲故事、谈文学、聊民生,他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