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强调,一方面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搞好宏观调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
张德江指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俞正声指出,要抓住历史机遇,广泛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刘云山指出,稳中求进符合科学发展观,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王岐山指出,要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张高丽指出,决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是在平稳的发展中化解矛盾、防范通胀、控制风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稳中求进”到“稳中有为”,再到“稳中向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贯穿的是“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是目的。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锐意改革,需要“进”;
解决一系列矛盾问题,特别是补齐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短板,需要“进”;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更需要“进”。
在中央部署下,一系列既稳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陆续推出,有效托住经济发展的“底”,提振了市场信心。
2013年,国内消费稳中有升,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物价始终保持平稳走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这是驾驭全局的掌控能力——
2013年12月9日,《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布,提出淡化GDP考核。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剑锋直指长期存在的片面政绩观,力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质性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