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去年5月份发生在美国的龙卷风灾害造成整体损失31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达到18亿美元。相比之下,遭遇超级台风海燕袭击的菲律宾整体损失总计约1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年经济产出的5%,而由于投保率极低,保险损失只有0.5亿美元左右。
在保险行业人士看来,保险计划同时辅以国家支持将有助于更快地为受灾民众提供经济援助,尤其是在新兴国家,自然巨灾保险在宏观经济方面最具救助效果。
报告也指出,今后几年台风活跃度将保持高位,防损措施对于东南亚的新兴城市群和东亚快速壮大的大都市尤其重要,“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高的区域需要稳固的建筑物设计以及能够抵御自然巨灾的基础设施,这不仅是保护人员迫切需要的,同时也具有经济意义”。
亟需阻止极端天气常态化
对大众而言,极端天气渐增已不只是一种感觉,更是活生生的现实。除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极端天气还给农业生产、粮食供给及能源供应带来极大不稳定性,引发局部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大。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预测,极端天气未来可能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极端天气日渐频繁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很明显,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作用。
当前,极端天气有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之势。在极端天气面前,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如何将其给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如何减缓并最终扭转这种趋势,考验着人类的勇气与智慧。
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非如此不足以阻止极端天气变成常态。而且,越早行动,将来付出的代价才会越少。(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