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到大医院看个小病,检查只需要十几分钟,排队没准花上一整天。市政协委员、北京棉花幼儿园园长李建丽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立区级儿童保健专科医院以及妇产医院,分流人群,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李建丽建议,可以以区级为单位,整合各地段的保健科,为患儿提供区域性的定向服务。(1月15日千龙网)
笔者很赞成李建丽委员的这个建议,这个建议是“三利”建议,不仅利于孩子,也利于所有的市民:
首先,方便群众看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活中,许多人看病,往往趋向于去大医院,结果大医院人满为患,非常不方便。如果建立起区域性定向服务医院,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均衡到社区进行服务,必然得到百姓的青睐,市民看病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其次,利于大医院集中攻关,治疗大病。大医院应该集中看大病、难病。但是现实中,大医院也要治疗小病,甚至发烧感冒也要看,很显然,这浪费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不利于大医院集中攻克技术难关,如果有了定向服务的区域性医院,那么,一些小病就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治疗,大医院也就不被困扰。
第三,利于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体现医疗保障民生的价值。其实,医疗资源也应该主动走到百姓中间去,走到社区中去,这是我们医疗改革的一个方向。建立区域性定向服务的医院就是这样一个探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建丽的建议符合中央关于医疗改革的精神,值得一试。但如何让老百姓更快捷地看病,如何让大医院走出过于繁琐的工作,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几条举措。
其一,建立区域性定向服务医院与城市中心医院的直通车制度。就是大医院应该为社区搞定向服务的医院建立免挂号的直接会诊制度,定向服务医院送来的病人,马上进行会诊,集中解决在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
其二,建立区域性定向服务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一方面,我们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到定向服务医院的设施改善,人才素质提升上;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医疗专家与医疗设施的巡诊制度,送医到社区,到家门口,解决公民的现实问题,优势医疗资源走下来了,公民就不必挤到大医院争优质医疗资源了。
其三,做好医疗知识的普及工作。区域性定向服务医院应该很好地去普及医疗知识,让市民明白如何利用好自己身边的医疗资源,让自己更健康,更幸福。
搞医疗区域性定向服务对提高公民身体健康水平,尤其是孩子、老人的健康水平很有意义,笔者期盼能够早日实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