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年底和苑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被列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六大民生行动”之一的红桥区西于庄棚户区改造拉开序幕。居民们激动地说:“市委、市政府心里装着老百姓,为我们改善居住环境,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从为群众办实事着手,紧贴民生、顺应民意,扑下身子抓整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在活动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叩问民意,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督
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在市委书记孙春兰的带领下,市领导们深入条件艰苦、困难多、问题比较集中的村居、企事业单位、工程项目建设点和学校等基层单位,访贫问苦,摸清实情,解决问题。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共征求到民生方面意见建议5001条,多集中在社会保障、困难救助、就业、教育、住房、企业发展等民生领域,占意见、建议总数的20.5%。
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是整改的方向。活动伊始,全市就及时推出“六大民生行动”,包括改造成片危陋房屋,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开展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开展党员联系服务500个社区和帮扶500个村工作,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维修农村困难家庭住房等。
专题民主生活会后,251个单位全部向全体党员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公布整改措施,接受全体党员的监督。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组织全面问卷调查和民意测评,请群众帮助“回头看”、找不足、明得失,让群众评判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回应民盼,坚决整治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
——取消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2项,对18件价格违法案件进行了处理。实行了征地补偿资金预存制度和社保资金预存制度,直接补贴农民各类资金均实现“一卡通”。
——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和“亮剑”行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29件。
——医疗系统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建立卫生行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三级承诺制,并向社会公示。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时,有市民说:“这样的活动实实在在,治了一些多年积累的难事,干了一些群众关心的大事,办了一些群众看得见的好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改善、生活质量在提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