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记者“偶遇书记”遭质疑 如此尴尬如何化解(4)

【案例】记者“偶遇书记”遭质疑 如此尴尬如何化解(4)

【启示与思考】

很多人觉得在如今这歌舞升平的城市中生活,偶遇到市委书记如同买彩票中了奖一般,难之又难。而这次偶遇书记的“幸运者”又有着一个在社会中非常敏感的职业,那就是记者。面对记者偶遇书记,人们情不自禁的狐疑:“怎么会那么巧?”

事实告诉人们,所谓的“偶遇”的确就是这么巧。当天记者被派到刚开通的地铁报导郑州市新交通形式的情况以及客流量,市委书记则是在会展中心地铁站附近开会,而市委就在绿城广场站,刚好是直达。记者的任务以及书记的临时决定促成了这场处于舆论巅峰的“偶遇”。“偶遇”没有背地里的安排,并不是作秀,只是偶遇,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公车”这个敏感的词汇也是这场偶遇的一个小因素。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强了对公车的限制以及查处,公车泛滥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市委书记的“地铁之旅”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公车”有意无意的回避,这也意味着,“回避公车”已经成为一些领导干部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形成让社会各界人士津津乐道,市委书记也为“回避公车”做出了良好的代言。

有人会说,为什么发现书记的会是记者而不是普通的人民群众?其实这与记者这个职业有着莫大的关系,对于任何敏感的事件、人物,他们总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性,发现什么总会朝着自己的职业方向上去靠拢,毕竟,记者所关注的是各行各业的焦点。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的群众,他们可能并是不十分关注这些东西,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市委书记叫什么、长什么样,偶遇更是无从谈起了。

普通市民认不出来市委书记,归根结底恐怕还在于书记来到普通老百姓中间实在太罕见了。就像白乌鸦一样,太罕见的事物总会让人觉得不大可能存在,侧面说明官员不接地气太久了。如果出入专车,动辄交警开道,哪里能体会到普通老百姓挤地铁抢公交位置的辛酸?远离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体会不到民生之苦。没有了这种体会,只是一味的高坐在办公室里听下属汇报,必然不会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心上。

这种“偶遇”应该成为司空见惯,变得不再罕见,变得不再是一种偶遇。如此这般,“公车”没了、“地气”接了,城市便真正的“歌舞升平”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