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当童工有肉吃”的背后值得深思(3)

【案例】“当童工有肉吃”的背后值得深思(3)

四川省社科院胡光伟教授认为,我们应该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来看待童工现象。

胡光伟:一方面,企业里边需要廉价的童工,他本身有一个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的话,那些比较贫困的家庭,他也有这么一个需求。家里面太贫困了,家长就让自己小孩出去多多少少的话可能挣一点钱回来,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市场的关系。

也就是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便用人企业单位需求层面被限制住了,但童工和其家庭本身,可能才是解决童工现象更重要的层面。

胡光伟:这个孩子被解救回去了以后,上学上不了,比如说插班又插不了,还有诸多的实际的问题。他在家里游荡之后,他还是想到,不如出去挣钱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一方面我们要打击。另外一方面,可能我们发展当地的经济,这个是比较长久,不是立竿见影的。另外一个方面,我还觉得在学校、共青团、妇联还有社区这一块基层的组织的话可能要想一些办法,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让这些孩子能够留下来。所以,总的来看应该它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就是如果我们单单只是去解救了,解救后续的工作不管的话,孩子很可能又得流散出去了。

邱宝昌律师表示,目前,有关童工后续安置等方面的法律或地方性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邱宝昌:我认为要制定法律法规或者地方性的政策,要对这些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要予以照顾。做童工可能是经济原因,要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经济上的帮助。或者疏导,做相关的工作,使这些孩子愿意去学校上学,家庭有这个能力让孩子上学。

孩子们因读不起书,家庭贫困,使得外出打工成了他们不得不做的选择。简单地把涉嫌“童工”送回家乡,政府相关部门只是做到了第一步。如何避免童工问题陷入周而复始的困局,如何保障所有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孩子的义务教育权利,还需要有关部门更多的智慧和措施。

“当童工才有肉吃”是社会的痛

童工被解救本是件好事,但那句“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让我陷入了沉默。很多年前,当美国儿童吃着汉堡喝着可乐抗议非洲使用童工之时,有人指责他们不知道这些非洲孩子如果不当童工很可能会饿死。虽然那些被解救的孩子以后不打工也没有非洲童工可怜,但他们面对解救却“不愿回家”,充分说明了他们的生存处境之难。

我们应当感谢这个孩子的话,让我们知道了远比字面上更深刻的社会现实。试想,如果不是这个孩子,很多人或许只会为深圳工厂使用童工而愤慨,只会对深圳劳动部门“解救”这些孩子感到庆幸,甚至还会对四川凉山当地政府在孩子们返乡时组织人员迎接感到温暖……可在这样的完美之下,最深层次的问题被掩盖了。这些孩子返乡后,因为穷上不起学,即使勉强进了学校也会因落下太久跟不上,最终还是得辍学在家,过着没有米饭、没有肉,只有玉米和土豆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如何。

说白了,童工事件不单单是某一个黑心企业的问题。从事实上看,这些企业并不完全是黑心,它们某种程度上给那些穷孩子提供了一条生路;这也不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不能简单责怪孩子的父母认识不够,让孩子辍学打工挣钱。这其实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盘根错节、相互联系的社会问题,义务教育落实不到位、地方经济发展不好、扶贫资金没有用到实处等,都与此有关。解决这个问题,单独开展一次营救,从一处着手、使劲儿远远不够,甚至结果更糟,它需要系统的改变和治理。

目前存在的一种困境是,按照劳动法是不能使用童工的,按照义务教育法是不能让孩子辍学的,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应该保障他们的生活的……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给孩子们提供保障。因此,把孩子送回家,这是防止童工现象的第一步,而要根治童工的问题,需要各种配套措施的跟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