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当童工有肉吃”的背后值得深思(4)

【案例】“当童工有肉吃”的背后值得深思(4)

“解救”童工,还需治本之策

宁愿做“有肉吃”的童工,这名未成年人的内心选择,不具有普遍性,却足以让成年人警惕、深思。我们在为孩子们丧失快乐无忧的童年慨叹时,当追问:本应在校园里安享琅琅读书声的花朵们,为什么会早早上了生产流水线?我们努力构建的儿童权利保障机制,为什么在一些地方还有被撕破的网线?

拒绝容忍童工的存在,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我国早已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禁止童工劳动公约”,《劳动法》也明文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此外,《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着眼于优化儿童成长的外部环境、密织保护网,旨在祛除童工出现的社会土壤。实际上,就在孩子们不愿回去的“家”,也和其他任何地方一样,可以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仍然受法律的保护。面对这群解救回来的孩子,当地政府也正在联系学校,让他们重返校园。

然而,检视酿成童工事件的各环节,家长认为读书不如早早出去打工,招工中介利欲熏心,厂商对虚假手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劳动监察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没有一方能推脱责任。如果每一道关口都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悲剧就不会发生。而面对调查询问,孩子们自觉结成“同盟”、虚报年龄拒绝承认童工身份,也反过来警示我们,孩子们两难处境的形成,背后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一典型的现实图景,勾勒出快速行进之中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剪影。

这一方面表现在,法律在一些地区、一些人面前,还难以显现其应有的守护神作用。比如,农村地区正成为治理的最薄弱环节,许多法律政策在这里存在着“虚防”、“失守”的现象。另一方面,还要看到“童工”背后的贫穷。凉山是四川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水电不通,加上当地老百姓还有一种“读书不如打工”的心理,近年来,孩子辍学外出打工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贫困造成的愚昧、落后与生存困境,加剧了“读书无用论”扩张,催生了“及早走出去”的念头,一旦与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成本用工的需求相对接,就会迅速催生出铤而走险、违法用工的黑色产业链。

今天的中国号列车,正在改革创新的引擎牵引下疾驰,努力远离“中等收入陷阱”。然而,必须清醒看到,我们既有引以为傲的高速铁路网,也有流动时代的留守之殇;既有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也有生活艰辛的过亿贫困人口。置身于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大潮,就要直面转型期真实而复杂的国情。

培根曾说,“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然而在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乡村,越贫困往往意味着越容易失学,而过早离开学校,也就等于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破除这种悖论与怪圈,唯有全社会携手努力。只有以更科学均衡的发展消除贫困,只有更好发挥法律法规的守护作用,才能真正“解救”童工,让更多孩子留住美好童年。

破解“童工”困局,不能抛开法律

原本为了保护儿童权利的这次曝光和解救行动,却得到这样的质疑,恐怕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未成年人认识有限,认为只要“有肉吃”就行,怪不得他们。但在一些包括监护人甚至专家在内的成年人看来,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法律的底线是可以突破的,这就值得警惕了。

国家法律是硬的,如果法律容许“商量”,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法律底线不容突破,绝对是个“硬杠杠”,再多的理由,再多的借口,也都是站不住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而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从现有报道看,这家企业存在很大的违法嫌疑,对这事进行调查和处理,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把“儿童失去工作机会”的责任归咎媒体和劳动监管部门,显然是乱打板子。

保护儿童,政府、社会、机关团体和家庭都有责任,但在这个事件中,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却被忽略。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执法部门乃至整个社会,不能总拿着“显微镜”去观察每一个家庭,那样的执法没有效率可言,执法成本也承担不起。父母和监护人的这个环节如果不起作用,“童工”问题永远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没完没了。

鼓励未成年人出去打工本来就不该,而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这些父母更难逃违法之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对不履行监护职责的也规定了处罚方式,严重的要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但现实是,这些规定得到执行的几乎是“零”,“僵尸条款”无力保护儿童权益。可见,破解童工困局不仅不能抛开法律,相反更要强化法律、完善法律,让保护儿童的法律更硬气,更容易落实。

当然,简单地送“童工”回乡不是上策,因为贫困,因为监护不力,他们极有可能去而复返。消除贫困是治本的方法,需要国家更多地努力;完善救助制度是必要手段,需要有关部门有所作为。而无论如何,严格执行、不断完善保护儿童的法律,这个底线不能失守。否则,童工短期内是“吃得上肉”了,失去的却有可能是他们的未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