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进公平竞争
海南日报记者: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促进公平竞争呢?
廖逊: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回到现实。我认为,我国生产要素在一段时期内之所以远未激活,大量的人没事干,大量的事没人干;大量的钱没事办,大量的事没钱办;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一方面严重稀缺,另一方面又严重浪费;整个国家的管理,大到宏观经济,小到微观经济,以至每个社会细胞———家庭的管理,都处在变革的前夜。分散在无数普通人手中的人、财、物、管诸生产要素之所以没被激活,一个致命因素,就是违背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
人。今天的中国人,家务劳动空前减轻,52个双休日和长假短假,精力过剩。越来越多的感到人百无聊赖,有力无处使。为什么?因为城乡居民的权利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规则不平等,从招工用人到知识产权,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甚至连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等,怎么激活人的要素?出路在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财。二十年来国有资本确实打了翻身仗,但大公司、大银行虽垄断色彩浓厚,效益却依然不高。而非公企业从市场准入到资源分配,处处受到歧视和压抑,却表现出较强的生机活力,尤其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方面表现极为抢眼。民众储蓄越来越多、财产越来越丰富,却无处投资,存银行怕通胀,炒股怕上当,结果来了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民炒房”,房价高涨实质上是变相通胀。严峻形势下,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态,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所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人人拥有资本,人人都是老板,一旦走向世界,还有望当世界老板。因为世界上还保留节俭-创业美德的民族,已经屈指可数了,这可是最大的历史机遇!
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其实并未纳入各地行政首长的考绩,成为“无主公有制”。如今就要责任落实到人,终身追究。资源价格严重扭曲,更使得市场机制无从调节,公平竞争无从实现。所以改革的方向一是产权到位、二是价格均衡。
管。随着经济日益市场化、政府面对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越来越无力分检和处理,而权力的过度集中,又误导了众多经济当事人“不找市场找市长”,地方官员“跑部钱进”,商家行贿越发普遍,即使连科研领域也未能免俗。少数干部居心不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用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的话来说,他们故意制造灰色权力、灰色资本、灰色暴利。怎么办?就要把权力关到笼子里,实行透明化、公开化原则。
公平竞争才能激发活力
海南日报记者:正因如此,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促进公平竞争,而只有实现了公平竞争,才能激发活力。
廖逊:对了。《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机制决定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公平竞争,“日月无偏私,广照人间世”。也只有市场机制,才能轻而易举地分检海量信息,实现均衡配置。
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怕竞争,只怕竞争不公。科举考试一千多年,儒家文化早已把公平竞争精神,融化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中国姑娘自古以来最爱穷书生,今天怎么偏偏就爱上了“富二代”、“官二代”呢?还不是因为竞争不公、把游戏规则坏了?规则一坏,人心就坏。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一切领域重新制定规则,把整个社会都变成公平竞争的大赛场。倘若果真如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根小草,就都会苏醒过来,亢奋起来,眼红手痒,密切关注陆续出台的政策细则,从中寻找和捕捉机会:看看自己短暂青春中的聪明才智,投向什么地方、哪个行当,才能得到最大发挥;看看自己千辛万苦积累的血汗钱作为民间资本,投向什么地方、哪个行当,才能得到最大回报。只要我们国家的自然资产产权落实到各级行政首长的人头,就没人再敢拿资源环境当“大锅饭”吃,恢复均衡之后的市场机制,自会按质论价,引导和约束全社会的行为。
所以归根到底,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激发活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