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雪龙”号救援行动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案例】中国“雪龙”号救援行动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想案例】

【事件介绍】

海洋局发布“雪龙”船南极救援脱困大事记

1月8日,国家海洋局网站发布“雪龙”船南极救援脱困大事记。北京时间7日17时50分,“雪龙”号成功冲出厚重的密集浮冰区,胜利突围。同日,被困南极浮冰区的俄罗斯客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自行从密集浮冰中成功突围。

2013年11月7日,“雪龙”船驶离上海码头,踏上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征程。

12月2日,“雪龙”船在驶过西太平洋、南大洋,穿越西风带后,经过连续三昼夜艰难破冰,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外陆缘冰地带。

12月19日,“雪龙”船向东开始实施中国极地科考史上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对沿途气象、水文、海水、大气和冰情进行观测采样,以填补中国极地考察的多项空白。

12月25日,“雪龙”船获悉,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轮在600多海里以外的南极迪维尔海被浮冰困住,急需救援。“雪龙”船立即以最大航速赶往俄船遇险地点。

12月28日凌晨,在冒着极大危险穿越西风带气旋中心后,“雪龙”船终于挺进到距俄遇险船仅6.1海里处。但由于浮冰厚度和密集程度均已超出“雪龙”船破冰能力,“雪龙”船停止前进。随后赶来的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由于同样原因在“雪龙”船身后数海里外停下脚步。

12月31日,鉴于冰情始终严峻,而天气持续好转,“雪龙”船决定用直升机救出俄船上所有乘客。

2014年1月2日,“雪龙”船上的“雪鹰12”直升机往返飞行6架次,将俄遇险船上的所有乘客全部安全转运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附近冰面,再由小艇把他们送至“南极光”号。

1月2日至3日间,“雪龙”船所在海域冰情突变,厚达三四米的浮冰在东风和东南风裹挟下将“雪龙”船围困。

1月3日,“雪龙”船受阻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指导帮助中国南极科考队暨“雪龙”船脱困,确保人员安全。

1月4日,国家海洋局专门成立“雪龙”船脱困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力组织“雪龙”船救援脱困。

1月6日凌晨,“雪龙”船启动主发动机开始拓宽“破冰跑道”,为突围做准备。

1月6日晚,“雪龙”船所在海域风向改为西风,风力逐渐加大,吹动“雪龙”船四周浮冰整体快速东移,其边缘浮冰已呈融化之态。

1月7日,凌晨“雪龙”船开始尝试破冰。17时50分左右,“雪龙”船突入一条水道,成功突破浮冰的重围。

延伸阅读:

“雪龙号”(英文名:chinare),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的姐妹舰是俄罗斯Vasiliy Golovnin号。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雪龙”号前后投入了近2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7亿人民币左右。

“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