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决定》提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政府投资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但不是依靠投资本身来实现,而是依靠适当的投资政策、投资体制和一定量的政府投资对全社会非政府投资发挥影响作用,引导全社会的资金流量和流向,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决定》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做出了明确部署:“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市场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管制度初步形成,但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日趋成熟的政府监管制度相比,还相去甚远。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管职能不明确、现代监管的许多先进技术尚未引进和实行。我们目前的政府监管,基本上运用严格的行政审批,在不甚透明的程序里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
《决定》强调,市场监管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各类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要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监管重心下移。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是衡量政府职能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形成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要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决定》指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社会管理。《决定》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一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要加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解决“官办、官管、官运作”的问题。健全社会组织监管和自律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特别是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环境保护。政府怎样履行好环境保护职能,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习近平同志指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为政府正确履行环境保护职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决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是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提拔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考核什么,政府官员就干什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完善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过去政府要把经济推上去,把开发区建设起来,把太阳能做上去,把外资引进来,都是以推动的形式,而现在政府职能不是直接推动经济,而是去当裁判员,是要建立公平的市场,这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能。但目前为止,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没有真正理解或执行这种职能。还在抓GDP。怎么把这项职能执行好,一是政府官员思维理念要转变,别再崇拜GDP;另一个就是对官员的考核机制要转变。
《决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这一新的指挥棒将全面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强力推动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