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热心慈善事业
“伟大的慈善家,随处可见的逸夫楼,感谢您的善举,一路走好!”网友“千里之外”的评论,说出了许多内地高校学生的心里话。
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一名大慈善家。可以说,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
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持续捐助内地。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逾4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千余所。
邵逸夫还热心捐助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元,救助台湾“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2008年,邵逸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为了推动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颁奖礼于2004年举行,选出全世界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此后每年颁奖一次。
贡献 各界高度评价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7日对邵逸夫逝世表示哀悼,赞扬他对演艺和公益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表示,邵逸夫是传媒及电影界一代巨子,也是人所共知的慈善家。多年来,邵逸夫在香港、内地和世界各地,巨额捐助教育、科研、医护、社会福利服务和文化艺术事业。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对邵逸夫逝世深感惋惜。他说,邵逸夫上世纪50年代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拍摄过千部电影,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社区,对推动华语电影业的发展,贡献良多。他其后在60年代进军电视业,参与创办香港首间免费电视台,制作无数脍炙人口的电视剧,陪伴香港人成长,是不少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邵爵士更是为善最乐,历年作出大量捐献,惠及科技、教育等不同范畴。”他说,“虽然邵爵士已离开我们,但他积极和坚毅的精神将有如他制作的经典电影及电视节目一样,长留香港人的心中。”
无线行政主席梁乃鹏表示,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7日清晨在家安详离世,公司全体员工感到哀悼。梁乃鹏说,邵逸夫是无线创办人之一,多年来对无线贡献很大。无线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因为邵逸夫的英明领导。
知名艺人汪明荃则表示,对邵逸夫突然离世感到难过。她形容邵逸夫是一位对人亲切的慈祥长者,一生对香港电视、电影业做出贡献,在业界影响巨大,令香港成为“东方好莱坞”。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总监卓伯棠表示,邵逸夫成立的邵氏电影公司,曾经每年出产数十部电影,对行业的贡献很大。如果没有邵逸夫,香港的电影及电视业都会失色不少。
邵逸夫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慈善家
从社会贡献的角度,可以说,邵逸夫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他的影视公司培育了多少耳熟能详的明星,并不在于他制作了多少部脍炙人口的影视剧,而在于他的慈善事业。邵逸夫以他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慈善家。
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家?简而言之,它应该是慈善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结合体。慈善家的“家”代表的是企业家,即将企业家精神融入慈善事业的那个人。一个企业家未必是慈善家,而一个慈善家则一定是企业家。按照邵逸夫的说法,企业家最高的境界是成为慈善家,他本人无疑就具备这样的最高境界。事实上,邵逸夫最成功之处,正在于他将企业家精神带进了他的慈善事业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