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百姓办事“零障碍”(3)

徐州:百姓办事“零障碍”(3)

“零障碍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零障碍工程实行两年来,政府部门开始由原来的被监督向自我监督转变。

铜山区一段公路刚修好一个月就被压坏了,有人怀疑是质量问题,路面挖开一看,质量没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超重车辆压坏了路面。

交通局经过明察暗访发现,治超中队存在渎职,有人收钱放行超重车辆,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超载超限现象大幅降低。

公安局也发现了同样问题,高速路某中队收黑钱,处罚不开票。公安局纪委主动出击,严肃查处,一个中队“连锅端”,共处理12个人,两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开除,领导撤职,其余人党纪、行政处分,并拍成专题片,在全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

徐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涛说:“这种做法看起来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但实际上警醒了更多人,维护了公安的形象,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这样的转变,源于零障碍工程建立起的一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三面合围的监督系统。

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徐州市委始终坚持“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的干部使用标准和导向,作风办有一票否决权,对于群众反映不好的干部不得提拔重用,有问题的要调离岗位。两年来,有6名干部的提拔被否决,调整、缓用16人。

采访中,不少评议员和官员对“两参一改”这种群众路线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活动中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了充分表达,政府和干部的威信也提高了。群众信了,干部服了,干群和了,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干群关系。

在零障碍工程实施第一年,有好多干部抱怨,官难当、工作难干,有人甚至怀疑“零障碍”会一阵风刮过后再次回到原地。但是在被动推进过程中,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动力逐步被激发出来,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在行政文化新风尚的引领下,徐州市社会风气正发生着变化。

2013年年初,徐州市从社会18个层面选取10257人进行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5%。在第十一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徐州市获得“中国十大高效政府”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徐州零障碍工程从市级层面向区县推开,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态度坚定:“零障碍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