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盘大局,必须考虑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它,就可以纲举目张。这个纲,就是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关键,因此,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概括。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问题,更是中国改革的现实问题,建立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不能违背,社会主义也不能违背,区别仅在于不同的社会发展价值取向。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出科学论述以后,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过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的存在与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新的科学定位,以利于客观全面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新的继续革命,是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阶段,具有许多和过去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提供的重要经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该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批准号13&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