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主义无处不在:美国互联网管理的双重标准(2)

霸权主义无处不在:美国互联网管理的双重标准(2)

 

二、美国自身对互联网的严格管制 

当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指手划脚,指责其“不自由”、“网络攻击”时,美国自身的互联网管理呈现什么样的情形,则难免令人心生好奇。纵观这些年来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及管理,我们发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互联网内容进行规制和管理的国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其对互联网的管理和约束也呈现进一步升级的态势。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法制约束,公权干预。 

虽然美国一贯标榜民主和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毫无拘束地运用互联网。事实上,美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而且赋予政府部门很大的监管权力。 

自20世纪70年代制定《联邦计算机系统保护法》第一次将计算机系统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以来,美国先后出台了130多项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仅直接约束互联网用户行为,而且为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管制互联网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管控进一步升级。《爱国者法案》赋予美国安全部门可以以反恐为由不经法院签发令状而监控互联网通信内容等权限;《将保护网络作为国家资产法案》赋予联邦政府在紧急状况下,拥有绝对的权力来关闭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互联网自由法》授权总统可以宣布“信息空间的紧急状态”,在此状态下,政府可以部分接管或禁止对部分站点的访问。而近几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推特”、“脸谱”、“维基”等网站成为美国政府新的监控目标。自2010年6月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开始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众多知名媒体及热门博客均被列入监控清单。 

2.由软到硬,内外兼控。 

一直以来,美国对互联网的管理都采取对内强化网民自我约束能力、对外宣扬网络自由的软性约束手段。然而,随着政府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以来,美国不仅对国内网民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而且依靠其在互联网域名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也实施强硬的管控措施。 

在美国国内,奥巴马政府拟推行的网络身份证战略,也称“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标识国家战略”(NSTIC),在提升国家对网络虚拟世界管理能力、规避网络欺诈、在线信息滥用、网络恐怖主义等问题的同时,也将使普通网民在政府管理面前呈现全透明的状态。政府对网民的强制监控,常常与其鼓吹并捍卫的公民隐私权主张背道而驰。根据美国司法部调查报告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电子邮件、安装测控设备等方式窃取成千上万份民众通话记录,至少有10 万名网络用户被跟踪;而国家安全局在未得到法庭许可的情况下,对成百上千名境内人士的国际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监控。 

而在国际上,美国利用对根服务器的掌控优势,在2003年终止伊拉克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将伊拉克从虚拟世界“抹掉”之后,2004年4月又使“.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之后,2009年5月,美国政府又授意微软公司切断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只因“这五个‘敌对国家’会以某种方式危害到美国的国家利益”。而2010年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将三家中东电视台列入黑名单,并表示将“抵制所有助长反美情绪的中东地区电视台”。这几乎成为继军事制裁、经济制裁、贸易制裁之后的又一种制裁形式,即信息制裁。美国一直鼓吹的互联网自由在国际上几乎沦为空谈、笑谈。 

3.操纵网媒,管控新闻。 

美国政府一方面在公开管理中,利用各种手段对互联网内容加强管制,另一方面在秘密控制中,对网络媒体进行暗中引导和操纵,令其营造有利于自身的舆论环境,获取政策支持,化解政治危机。 

其一,直接散布信息,引导新闻走向。白宫和五角大楼经年累月地举行新闻发布会,雇佣大量官员、花费大量金钱与包括网媒在内的各大媒体进行联络。根据调查与估计,美国知名新闻网站3/4左右的新闻都出自政府官员口中。而此前对中国互联网的批评与指摘,就是美国政府直接策划与引导的。 

其二,有意“泄露”,选择性地吹风。一些“无意的”提及或情不自禁地“失言”,常常令媒体以为自己捕捉到了难得的新闻。然而,据美国知名杂志记者透露,“美国政府想让媒体为自己说话时,往往会将信息透露给记者”。而这些信息,往往也是经过筛选和加工之后的半成品或成品。当然,这些“泄露”也并非对所有媒体开放。 

其三,滥用“安全”理由,揉搓媒体自由与公正。“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对互联网的管控措施几乎全都贴上了“保护国家安全”的标签,而其对外国互联网运行的干预常被冠以“防范威胁”的帽子。更有甚者,美国政府利用互联网功能,打击他国政权,扶持反政府势力,搅乱其他国家及地区稳定。例如,2009年6月,在伊朗总统大选之后局势动荡不安时,美国政府下令“推特”网站推迟网络维护时间,帮助伊朗反对派传送信息,为伊朗局势煽风点火。这种行径,将媒体自由与公正揉搓于掌心,与其号称的“传播自由与和平”的“上帝使命”离得何其遥远!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