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无讽刺意味的是,法国的自我定位与法国国家实力之间的差距正在加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步加强。然而,世界各国实力的演变不会抹杀法国丰富的遗产,也不会遗忘在欧洲形成过程中法国所做出的贡献。更加宽泛而言,正是在最具挑战的形势下,“伟大”这个理念才能重振法国的活力。
“中心性”与“伟大”之间的协合效应,远远超过中法对各自政治身份的简单肯定,这种协同效应更是新人文主义在全球复兴的原动力;是促进东西沟通、南北对话的推动力;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普世主义。
2000多年前,儒家的人文主义将整个华夏文明提升到新高度;18世纪,《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的编撰者狄德罗(1713-1784)、达朗贝尔(1717-1783),以及写下《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的孔多赛(1743-1794)启迪了整个欧洲。在当今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呈现出相互依赖的态势,中法知识界的交流互动已经对全球文明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中国传统书画巨匠范曾先生运用丹青妙笔,在纸上赋予了戴高乐不朽的生命。这时,“伟大”与“中心性”已是水乳交融,人类对团结与进步的探求已不仅是法国人或中国人的追求,而是一种不分你我的普世理想。
(翻页请看英文原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