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未来中国经济十大新特征(4)

陈文玲:未来中国经济十大新特征(4)

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

中国将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在成为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或完成工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总值达到23.52万亿元。目前在中国22类工业制成品中,17类位于世界第一位,225种商品制造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比重达到19.8%,美国下降到19.4%,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将继续加快,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将重点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水平,提高创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能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2013年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评价,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排在第一位,该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无论2013年还是5年后,中国仍将稳居全球第一位。节能环保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动力汽车等重点领域将有更快的发展。

到2020年,预计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达到17%--18%,在人均GDP达到工业化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R&D比重达到2.5%以上,与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的水平基本相当。根据中国《2000-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全面融合,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城镇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城镇化的同时,将大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35年来,从1978年的1.91亿的城市人口迅速发展到近7亿城市人口,5亿多农村人口陆续进入城市,成为中国迈向全球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人口红利”。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按照这个速度,到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城镇人口约8.4亿;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超过9.5亿;预计到2030年,全国将有3.9亿农业人口需要市民化,其中存量约1.9亿人,增量超过2亿人。到2033年之后,城镇化率将超越70%的拐点,结束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进入放慢发展的后期阶段。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