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未来中国经济十大新特征(7)

陈文玲:未来中国经济十大新特征(7)

提高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是政府重视民生的重要方面。2011--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将提高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20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化发展,尤其是政府将新建设一大批城镇保障性住房,使此类住房覆盖面达到20%以上,将使社会需求结构更加稳定,逐步迈向成熟的大众消费社会,并使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乡贫富差距将由2010年的3.2:1缩小至2.4:1。

中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城镇就业人数增加约1300万人,考虑未来10年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等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就业弹性将逐步减少。由于我国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将下降,就业压力较小,城镇失业率将基本保持在现有水平。

“挑战-应战”磨练中国复兴

中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将面临着诸多压力和两难选择,只有走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崛起之路,才能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还面临着诸多压力:注入内部的通胀压力、资源环境压力、老龄化社会压力、贫困压力等。按照联合国人均日消费水平不足1美元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贫困人口。

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12年前后,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在未来10年内,将是“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转折点,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面临国际环境剧烈而复杂的变幻之中,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羡慕嫉妒恨”会导致以中国为战略对手竞争的升级。

今后10年,国际市场风险对中国经济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铁矿石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将超过70%,石油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将超过75%,天然气缺口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

在较长的时期,国际传统市场需求萎缩,加之发达经济体利用经济结盟,建立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阻滞中国出口市场拓展,有可能出现排华的国际市场联盟,由此进一步加剧国内产能过剩。中国面临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真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递减,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尚未建立。

总体而言,导致中国未来经济减速的风险既来自自身的挑战,中国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和发展方式粗放带来的时滞效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房地产市场的不振和投资能力萎缩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难题,也来自全球经济减速造成的外部冲击。

前者可以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解决,后者情况更为严峻和棘手。如何保障中国来之不易的进程不被打破甚至发生逆转,需要更大的胆略和气魄。我们需要继续大力推进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通过制度创新和变革,寻找或创造新的“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否则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