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吹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号角(2)

文化部部长:吹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号角(2)

增加文化投入,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各级政府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依然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突出支持重点、优化支持方式。加强各级财政对文化的预算投入。我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多年来在0.3%—0.4%之间徘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力争各级政府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过去底子薄、欠账多,我国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着力推动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地市级文化设施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坚持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向老少边穷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倾斜,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对相关平台和具体项目的支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平台等专项平台的开发和运营,增加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舞台艺术创作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专项资金的支持额度。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方式。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建立基层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适当降低基层贫困地区的财政配套资金比例,提高基层政府整合公共财政资源的能力和效率。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扩大文化开放,进一步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水平。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要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开放意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提升文化开放水平。努力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以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怀,坚持洋为中用、兼收并蓄,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按照“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官民并举、市场运作”的思路,把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把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结合起来,把调动国内力量与借助国外力量结合起来,拓展广度、增进深度,精心策划文化活动,形成对外文化交流的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加强思想领域对话,构建人文交流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承担人文交流项目。注重内宣和外宣的协调配合,统筹国内国际舆论引导,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和认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中外文化产业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研究制定鼓励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政策,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建立外向型文化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易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改变文化贸易逆差的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目前,我国文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发展的要求尚不匹配,各类文化特殊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主导权。落实国家艺术基金的人才支持项目,重点实施文化名家工程、文化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计划、文化创意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对外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文化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造就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解决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大力发展艺术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推动设立文化艺术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支持项目,探索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手段“经营”人才。要重视知识分子精英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与体制内外、各层面文化界人士建立良好沟通联系的途径,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工作者。

(作者: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