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实钉钉子”
深化改革,行胜于言。钉子钉得实不实,跟用的力度呈正相关。钉钉子如此,改革亦如此。不实,改革就没有效果。搞花拳绣腿、花架子、虚晃一枪,不仅会延误改革时机,错失改革机遇,还会失信于民,公众对改革的信心会降低,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降低。一要解放思想抓落实。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十破十立”解放思想,革旧纳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挣脱机制束缚,敢破敢立,一鼓作气,善做善成。要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二要凝聚共识抓落实。改革有风险,为激励更多改革者,为让改革继续推进,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让改革者挨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苛责。对于改革的先行者,如果其大方向正确,只要对积弊旧习有所触动,即使具体细节不完美、具体做法有瑕疵,我们也应持肯定、鼓励、赞扬的态度,积极营造激励改革、赞扬改革的舆论氛围。三要敢于担当抓落实。全面释放深化改革的红利,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敢于“下水”、敢得罪人、敢对利益群体“动刀子”。推进改革的力度最终要体现在责任追究上,让“不落实”者,消极怠工者丢面子、丢位子、丢票子,让旁观者触目惊心,引以为戒,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改与不改不一样、实改与虚改不一样。
需要“深钉钉子”
钉子钉得越深就会越牢,否则,就容易松动、脱落。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遇到“深水”就绕道走,碰到“高山”就打退堂鼓,改革就会半途而废,改革红利就是“水中月”。必须一抓到底、“一竿子插到底”深钉钉子,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是全面协调深入“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问题,比如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业是关键,行政体制、金融体制、财税制度等改革也是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前提,就业保障、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改革同样需要有序跟进。二是统筹推进科学“钉”。当前,一些重大改革长期未能实质性突破,一些社会予以高度期盼的重要改革“久议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破”,就是因为涉及多方利益。要着力解决好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全面改革。越是改革形势错综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越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与时俱进持续“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跟上生产力发展的脚步、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社会就会获得快速发展。30多年来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必须有更大的解放,经济基础的迈进也需要上层建筑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
需要“常钉钉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改革绝不是“一锤、两锤”所能解决的,需要持续不断、久久为功。一要盯紧目标。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发展的成败。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认准目标,连续不断地解决改革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必须设计好时间表、路线图,抓住具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目标任务“铁板钉钉”。二要持之以恒。“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们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都异常严峻和复杂,必须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韧劲,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一锤接着一锤敲。三要齐心协力。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也需要社会各个群体、每个阶层一代接着一代与我们党同心同德,共同传递好改革的“接力棒”,这样才能使各领域的改革真正深入持续下去。四要干部带头。“打铁还需要自身硬”。要克服急功近利、创造“显绩”、铺摊子喊口号等思想和行为,真正扑下身子抓具体、具体抓,认认真真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发挥好党员、干部这颗“又尖又硬”的钉子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为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