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2)

城镇化: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2)

农民福利待遇应该和城镇居民逐渐拉平

户籍是很多农民工心中最大的伤痛。户口本原本只是用来记录本地区的居民身份,却因为家人看病、子女上学、老人退休、保障住房等问题成为几十年来横亘在城市和农村间的隐形分界线。

12月14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各类城市的城镇化路径,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国家很难一下子为2.6亿进城农民工解决户籍问题。”肖金成表示,“解决户籍就意味着要把户籍背后的各种福利都给他们解决。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累积下的问题。”

在肖金成看来,大家之所以关注户籍,是因为那些粘附在户口本上的公共福利。“城市越大公共福利相对越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福利和农民工数量相对较少,因此能解决户籍的就尽量解决;大城市人口规模已经严重饱和,虽然没办法给户籍也可以先从给福利做起。”

因此,“户籍是其次,重要的是福利。”肖金成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城镇和农村居民各项待遇一视同仁。“只要大家干的活一样,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工资就要一样。另外,在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方面也要逐渐取消差别化对待。虽然现在农民有了新农合医保,但新农合的报销水平还是和城镇居民有差距。农民的福利待遇应该和城镇居民逐渐拉平。”

城市要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尽管政府多次指出要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是大城市人口数量仍然不断增长。为什么人们一边诟病北京昂贵的房价与污浊的空气,却还不断向这里涌来呢?在肖金成看来,根本原因是大城市的就业岗位多,收入高。

肖金成认为,想要控制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必须要控制这个城市的产业状况。通过控制产业、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控制人口数量。“工业企业、制造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要控制这些产业的进入。”

他同时指出,还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来控制城市人口数量。“企业之所以会进入这个城市,最终目的还是要赚钱。如果进入这个城市的成本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一些产业和企业自然会被挤出这个市场”。

至于这些被挤出的产业该转移到哪里去,在肖金成看来,它们应该转移到大城市的周边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群,让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逐步减轻大城市压力。

“我们不可能指望小城市、小城镇也都变成大城市、大城镇。它们之所以会‘小’,是因为它们在配套设施和人才队伍上不足。虽然我们不能强迫企业必须落到小城市、小城镇去,但是我们可以逐步建设城市区域,让各级城市拥有各自合理的分工。”肖金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不同等级的城市拥有不同的功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