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满身“泥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2)

用满身“泥土味”筑牢干群“鱼水情”(2)

——浅析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如何践行群众路线

二、善走“土”路,以脚踏实地的作风增进干群“鱼水情”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泥土气,是质朴、实在、贴近生活的风格。古语有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困难和矛盾,往往都集中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基层年轻干部若是西装革履、一尘不染,只会助长脱离群众、庸懒散慢和心浮气躁的风气,失去了为民服务的本心。

1、善走“土”路就是要在搞调研时少走“设定路线”。有些基层年轻干部工作只是雾里开花、蜻蜓点水,好高骛远、虚张声势,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脚上不沾半点泥星,身上不染半点泥土,典型的“富家女”、“公子哥”,不仅没有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反而南辕北辙,更加拉大了干群之间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年轻干部要积极转变“下乡”的态度,丢掉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富家公子形象,主动到基层走走,到群众家里看看,常走平时看不到的路线,常走不好走的路线,多走临时设定的路线,而不是像算盘珠子,领导拨一拨,我就动一动,要坚决杜绝“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典型谈一谈”的现象发生,真正深入最困难、工作最薄弱的地方去,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从而真正了解基层第一手材料。

2、善走“土”路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表现。现在的一些年轻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公仆意识不浓、群众感情不深,有的甚至存在“两面”现象:对上毕恭毕敬、服务周到;对下装腔作势、摆足架子。正如群众所抱怨的,“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却少了。”作为年轻干部,要在思想深处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自觉自愿、真心实意的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常走土路,善走土路,在走土路的过程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把握群众脉搏,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听民声、解民忧、谋民利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3、善走“土”路就是要发扬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拿起锄头松田地,挥动镰刀收玉米,坐在炕头拉家常……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以来,各省区市书记带头下乡住村,深入到田间地头,接地气下基层调研。他们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常常手上沾满泥巴,身上全是汗水,但话越唠越热,心越贴越近,听到了很多肺腑之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练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坚忍不拔的优良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越能提高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年轻干部,更应该不怕乡间小路的窄道泥泞,不在乎蹲在街头巷尾和大爷们侃家长里短,要拿起锄头就能和大叔大婶们去田间地头耕种,拿起扫帚就能和大爷大妈去街头巷尾打扫,真正实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思同想同情意,从而用满身“泥土味” 取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增进干群“鱼水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