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 理解《决定》及我国改革走向(3)

摘要:在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中,都表达了他对这场改革的思考:中国新一轮改革是全方位的、全面深化的、综合性的改革,即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改革。

三、研读我国到2020年的改革纲领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解了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再来读一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尤其是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对于这个《决定》所做的说明,我们可以认识到,全会通过的《决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我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纲领。

(一)到2020年改革纲领的三个特点。

第一,强调“中长期”。《决定》在时间上明确这一方案是管到2020年的,这是同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配套的。2020年这个问题对于我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对于习近平同志也是很大的考验。按照党章的规定,我们党的总书记的任期每届为五年,最多连任两届。习近平同志2012年当选为总书记,如果连任两届,那么到2022年交班,这意味着2020年这一关很可能由近平同志来过,然后还有两年他要对2050实现现代化拿出主意来。把2020这个时间表理解透了,我们的共识就会形成。

第二,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根据十八大“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的思想和习近平同志关于“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制定的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内的,加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全方位的改革方案,即“5+1+1”的改革方案。所以说《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一个产物。

第三,突出了制度创新。《决定》以非常明确的语言指出,这次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八个字是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讲的。小平同志说,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此次,我们将其写入了三中全会的《决定》中。

(二)牢牢把握五个要点。要领会和把握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重点是要领会和把握好《决定》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总任务。在学习领会这个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总任务的时候,各个部门可以根据自己所分管的领域去仔细研读这个文件。同时,至少有五个要点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要把握。

第一,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习近平同志在制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纲领的时候反复强调,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之所以这次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就是因为我国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经济建设的中心不能变,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也不能变。初级阶段就是要扭住经济中心不变。

第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我国多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也是近年来一些人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这几年碰到了一个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我们果断地动用了政府资源破解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从短期来看,这样做是有成效的;从长期来看,这种非常时期作出的非常做法是不可能在常态下长期维持下去的。理论和实践一再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应该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决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一论断,抓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明确了政府在配置资源中不能再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三,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要配套。这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确实需要各方面体制改革配套,尤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经济体制改革很难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很难巩固。政治体制改革总的要求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来推进。这次政治体制改革既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法制的保障。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把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任务具体化、细化了,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