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转职能、破难题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动真格的
“没有办公厅的通知,司局不得以教育部的名义进入学校进行检查。”“由省级政府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教育事项,一律下放省级政府管理”……随着整改的进行,一项项制度破土而出。
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问题挖出来了,如何以过硬作风打好改革之“铁”?教育部抓住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各方面制度机制,紧紧扎住制度的“笼子”。
严明政治纪律,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要求教育部全体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组织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把好政治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组工作方式,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反对形式主义,加强科学管理——精简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比评估,精简文件简报。压缩评估项目,检查不得要求高一级别的领导接待。2013年,教育部工作会议同比减少36.5%;同比减少发文255件,减少10.6%;简报数量由102种减少为11种,下降了89%。
反对官僚主义,切实转变职能——教育部建立了多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前瞻性专题调研、问需性走访调研、指导性跟踪调研;并进一步加大审批改革力度,拟在已有基础上再取消29项、下放17项、转移或委托43项职责,解决教育部项目评审过多、过滥的问题。
反对享乐主义,聚焦教育热点——不请吃、不吃请,杜绝职务消费、人情消费,教育部党组严申反对享乐主义,将人力、财力、精力集中到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问题上。加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全面推动招生信息“十公开”。
反对奢靡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着力压缩“三公”经费,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彻底清除奢靡之风。2013年,教育部会议费同比减少242万元,减幅55%;国内差旅费同比减少90万元,减幅19%;办公设备购置同比节约支出164万元,减少42%。
整改动真格,成果见实效。1月6日,教育部召开了部党组整改情况通报会。会上,584人参加了评议,认为部党组总体整改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好”与“较好”的比例均达到98%,制度建设情况“好”与“较好”比例达到98.1%。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