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赏经典·品人生·中国风(3)

摘要:长久以来,柏林电影节以对政治的敏感,对现实人生无限可能性的探究而备受珍视,今年,这一特质仍将闪现光芒。

3

(图片:2月7日,中国香港导演陈果(左四)携新片《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亮相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

中国新语境

在本届柏林电影节的各个单元中,共计有12部华语电影参展,是近年来难得的热闹景象。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在评价入围的中国电影时说,当今中国导演以更为现实、开放的方式讲述生活,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以隐喻来表现真实”。

科斯里克的话可算中肯,在主竞赛单元的三部影片中,中国影片的个性与多样已显露峥嵘。宁浩的《无人区》已在国内上映,若隐若现的西部片、公路片风格与宁浩独特的洒脱、幽默交织,令观众印象深刻。而娄烨的《推拿》将聚焦盲人按摩师这一特殊群体,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庞博。

由桂纶镁、廖凡、王学兵主演的影片《白日焰火》更被寄予厚望。该剧导演刁亦男编剧出身,影片中扎实严密的犯罪推理令电影节组委会赞赏,科斯里克称其为西方“黑色”类型片。而影片内涵也同样不俗,在接受电影节官方采访时,刁亦男坦言电影将展现“人在面对人生真相时主动做出道德抉择的勇气”,而这“正是当今中国人需要的精神释放”。

的确,相较于1988年闯入柏林电影节的那片更具笼统象征意味的《红高粱》,如今参赛的中国电影正以更为国际化、个人化的电影语言讲述具体的人与生活,新的中国电影语境将与西方电影文化擦出何种火花,本届柏林电影节或许将给出答案。(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