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聚力惠民生

领导干部要带头转作风聚力惠民生

领导干部作风如何,事关民生和发展大计。作为深度贫困、整体贫困的南江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与全省全市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在“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中,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拓展民意沟通、民情收集和民生服务三大平台,优环境、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

一、带头走基层接地气,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

着眼基层一线和群众意愿,积极主动参与并全面融入“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促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现“干部受洗礼,群众得实惠”。

一是主动接地气,把“走基层”作为学习群众的“教科书”。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作为领导干部,更应时刻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请教。带头到条件偏远的乡镇、工作困难多的点位和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察民情、访民意,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民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常态开展“走基层”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结农家亲,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乡镇领导干部更要以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坚决彻底摒弃“走读”思想和“走读”行为,积极撰写走访调研手记,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原创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送去“温暖”,用心体会、感悟和收获在机关里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让思想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

二是诚心待群众,把“走基层”作为社情民意的“显示屏”。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职权,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因此,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工作中,必须通过“转作风、惠民生”这一有效载体,全方位畅通干群互动互通渠道,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完善民生档案,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细化到一户一页、一村(社区)一册,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记录乡村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信访矛盾、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记录每一户群众基本情况、困难与愿望、意见和建议,记录孤寡留守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之成为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社情民意“显示屏”,尽力使特困人员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

三是带头转作风,把“走基层”作为群众工作的“助推器”。“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的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己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带头开展“走基层”活动,牢牢把握“转作风·惠民生”这个有力抓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坚持“开门”纳谏,与群众面对面座谈,拓展视野,打开思路,摸透基层班子、干部作风、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瓶颈等方面情况,找到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坚持闭门思短,结合岗位职责、调研情况和亲身体验,理性审视、思考和调整自我,发现自身不足,找到问题症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注重帮扶农村困难群众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