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资本能否成源头活水?(3)

养老保障水平低,社会资本能否成源头活水?(3)

核心提示:”张震宇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养老服务是破解当前社会养老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和非政府托底保障对象的养老需求等社会资本介入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

社会资本介入养老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张震宇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市场化方向,以盈利为目的,可能瞄准中高收入老年群体,比如养老地产、高端老年公寓等,也可能瞄准中低收入群体,如临终关怀业务和农村养老院。另一个是公益慈善方向,不以盈利为目的,按政府指导价收费,微利经营,享受土地划拨价供应、税收和行政事业收费减免以及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政策,有助于解决中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

高美琴建议,各级政府要支持民间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与公办养老机构形成竞争,从而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应明确民办非企养老机构税费减免的具体税种和比例,使得更具操作性;国家还应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给予必要的贴息贷款和信用担保。

中国式养老什么样?

为敬老孝亲文化培土植根

“当‘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时,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整个社会敬老孝亲文化氛围的稀薄。‘留守老人’、‘空巢家庭’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将长期面对。物质需要的满足替代不了情感所需,家庭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是老年人强烈渴求的。”张震宇说。

张震宇认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首先,子女要有定期看望老人的意识和习惯,把孝敬父母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这样才能克服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其次,全社会要形成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工作单位要对回家看望老人的职工批准探亲假期,社区要组织志愿者对独居老人定期探视,对长期不探视父母的人员,司法机关、城乡社区、子女所在单位应督促其改正。

“当然,最根本的是加快发展,实现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父母与子女就近生活,改善住房、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缩短看望探视的时空距离,增加家庭团聚机会。”张震宇说。

钱学明认为,未来主流养老模式应该是医养融合、养老机构进小区。这是一种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也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样的模式,既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满足多种养老服务需求,也能适应我国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养老功能弱化的现实。同时又可避免以前机构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需要远离家庭、离开熟悉环境的情况。

委员们呼吁,关爱老人,不仅是关爱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在关爱明天的自己。关爱老人,我们所获得的将会比关爱本身更多,甚至也是“高回报的投资”。社会给予老人一份爱,就是给予一个家庭“爱的支持”。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