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还对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环境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政府与市场各自的职能与定位。《决定》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决定》对改革战略的实施,制定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重要原则;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学习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可以深切感受到,一场全面谋划、周密部署、全体动员、决心坚定的改革攻坚战,已经吹响了进军号角。
二
受世界经济繁荣,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大约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这一市场供求关系支持了经济低水平快速扩张。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购买力显著降低,国际市场需求增速明显降低。受其影响,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2003至2007年出口年均增长率为29.2%,2008至2012年降低到9.4%。国内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受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和城镇承载能力的限制,近年来也进入了调整期,汽车、住房市场增速明显降低。受其影响,汽车、房地产以及重化工原材料、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市场需求增速也明显下降。由于市场供不应求期间各种产能持续快速扩张,当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以后,必然出现市场供大于求和普遍的产能过剩。必然迫使企业从低水平快速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劳动力、土地、水、矿产资源等要素价格持续攀升,污染排放的治理费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必然结束粗放、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低成本扩张模式。必然迫使企业转向集约的、注重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的方向转变。
这些变化就是经济由粗放、低水平、低成本快速扩张模式,向集约、质量效益模式的转变,就是经济的转型升级。由于市场和成本条件的变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