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批改革不能总靠代表“吐槽”

行政审批改革不能总靠代表“吐槽”

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在海南“两会”上“晒”出了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长达5页的A3纸张,详细记录着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2月16日《京华时报》)

行政审批项目多,流程复杂,公章旅行折腾人的事,几乎可以说是见怪不怪。毫不客气的说,“行政审批长征”属于常态,“快捷优质高效”反倒有些不正常。2013年,媒体调查显示,近三年1539家受调查企业每家每年平均向政府申报审批项目17.67个,单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平均为5.67个、审批程序平均为9.4道,受调查企业审批时间最长项目的平均值为171.35天,其中最长约为1500天。

行政审批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实现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正发展环境的重要途径。其改革成效如何,需要通过对比才能检验,并让外界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人大代表制作“行政审批长征图”则说明,一方面行政审批的问题还依然严重,权力对经济的控制太多,市场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则说明改革的阻力还很大,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坚定决心补强措施。

事实上,精简项目,优化流程,改变公章旅行的状况并不困难。比如各地在实行招商引资时,对很多项目实行的一站式和跟踪服务,能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审批,并将之作为一种成绩对外宣传,以改善软环境形象。而一些地方不仅为许可项目“瘦身”,还通过联合受理和并联办理等方式,优化了办理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行政许可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此看来,行政审批改革非不能为,而是不愿为。而要推行政审批改革,显然需要更大的决心和举措。尽管中央已数度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许可项目,但到具体层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若不能持续推进改革,行政审批“长征”的现状就不会得到改善。

行政审批改革被视为“政府自我革命”,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本质是利益之争和权力的约束问题。因而其改革过程,也就是如何规范权力和约束权力的过程,其改革动力也不能总靠代表“吐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多管齐下系统推进。首先应当对项目进行“瘦身”,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放权的要坚决放权,避免上消下涨,此消彼涨;其次要优化办证程序和流程。许可改革不仅应有数量上的缩减,还应有质量上的优化,实现许可质量的提升同样应成为题中之义。比如针对建设项目,山东济南采取立项、用地、规划审查、施工图联审、建设管理和竣工验收“一号通”, 联合受理、并联办理,时间可以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在“行政审批长征图”中,10多家部门为何不能同时受理和集中验收,30多个环节为何不能优化,100多个图章为什么不能减少?

最重要的是,对于行政许可改革应当具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和监督程序,对于执行相关流程不力,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的行为,应当给予必要的问责和处理,以此有效规范权力行为和服务方式,才能让行政改革的制度设计不会在执行中走形变样。最后,政府应当把行政许可改革的成效,作为自身职能转化效果的试金石,从每次外界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对不正之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便可在整改中提高,在提高中嬗变。(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