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权力清单制度的有效构建?
必须从制约和监督权力抓起,通过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用制度的“铜墙铁壁”确保党员领导干部不擅权、不滥权、不搞特权,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深化改革限权,促进权力定位由管理到服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革限权,通过改革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行政权力定位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问题滋生的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把权力还原为责任,把管理转变为服务。进一步削减、调整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和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设定、实施和动态管理制度。
深化依法确权,促进权力取得由无据到有序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依法确权,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权力坚决予以取消,对超越法律所规范的权力范围、违反操作程序的,切实加以规范,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用权水平。依法界定权力。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应严格按照宪法、相关组织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各级各部门的权力进行审核确认,并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依法厘定权限。权力是有边界的,对依法确认的权力要细化、量化权限,不能让“有权力的人把权力用到极限方可休止”。
深化科学配权,促进权力结构由集中到分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科学配权。只有实施科学配权,做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才能有效防止权力如“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坚持分事行权。将地方和部门一把手的权力科学分解到班子成员,从权力分工上改变“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等相关制度,使分解制衡机制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事项得到拓展和延伸,确保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坚持分岗设权。将重点岗位的权力科学分解到多个岗位,从权力设置上改变“政出一门”的体制缺陷。建立健全“管采分离”、“管办分离”、“管审分离”制度,实现权力的有效分解和制约。坚持分级授权。将某一层级的权力科学分解到多个层级,从权力授予上改变“上级权大、下级无权”的机制弊端。
深化阳光示权,促进权力操作由封闭到公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阳光示权,通过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把用权行为暴露在阳光下,让制度规范权力,让人民监督权力,让腐败无处藏身。
深化全程控权,促进权力运行由无限到有度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全程控权。有效防治腐败,必须对权力运行实施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监控。强化内部控制。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完善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加大制度执行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用权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的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防止“破窗效应”,使制度的笼子更具刚性。强化外部监督。完善并实施行政投诉、信访举报、专项检查、案件查处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对权力风险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并实施预警告知、风险提示、诫勉谈话、督促整改、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接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效避免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