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控制核燃料铺设
研究人员介绍说,此前的实验中发生内爆后球状颗粒通常会变形,降低了能量持续产生的效率,而他们取得这一新进展的关键在于更加精准地控制了核燃料在球状颗粒表层的铺设,使核聚变中产生的氦原子核可将能量再次转移至核燃料中,引发进一步的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更多能量。
最新实验结果标志着,在经历了数年的挫折和失败后,美国在这一项目上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也给未来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英国卡勒姆核聚变能源中心主任史蒂文·考利说,这次实验表明,只要激光与利弗莫尔劳伦斯国家实验所使用的激光有类似尺度,就有可能实现“点火”。
(图片: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用冷却定位臂操作裹有核燃料的球状颗粒。)
离真正受控核聚变仍遥远
上世纪50年代,在第一颗氢弹引爆时,人们就意识到了核聚变的力量。但一直以来,控制核聚变并将其用于和平用途却要困难得多。核聚变是任何已知的产生能量过程中最高效的一种。核聚变燃料可以容易地从自然界获得,而且核聚变也几乎没有产生有毒副产品或发生核熔毁的风险。
尽管只持续了短暂一瞬,但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还是重复了太阳制造能量的过程,创造出一颗“微型太阳”。这重新燃起了外界的希望,即核聚变或许有一天能成为地球上一种源源不绝的廉价能量来源。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实验中所取得的能量“盈余”十分有限,要让核聚变反应持续发生,这一“盈余”必须达到实验所投入能量的百倍以上,因此受控核聚变真正为人类所用,仍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希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