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对群众路线的重大贡献(2)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对群众路线的重大贡献(2)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恢复和发扬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同时,也对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强调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设计师,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8]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这个生命线,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才能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讲到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8]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恢复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他指出:“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不要‘做官当老爷’,要反对‘衙门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些根本的思想观点,现在我们还是应该按照这些思想观点去办事。”[8]1981年6月,由邓小平主持起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确定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并把群众路线简洁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准则

邓小平认为,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9]。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必须以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作为衡量标准。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坚持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注意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制定了一系列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如江泽民在《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0]。这些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强调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邓小平早就说过:“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9]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是邓小平自觉遵循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等都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适时概括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而创立的。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所说,邓小平之所以能够领导改革开放并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11]。

(四)把脱离群众的危害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

作为执政党,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地运用手中权力,不能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那么,脱离群众的危险就会随时发生。1980年,邓小平告诫全党:“党的组织、党员和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8]1982年他再次提醒全党:“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8]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对执政党来说,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际,面对苏东剧变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的严峻考验,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趋势出发,对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探索,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从六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观点作了系统概括,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六大观点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最新概括,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丰富和发展[12]。江泽民还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进行了论述,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创造的事业。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13]。

(二)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三个代表”中,无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4]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所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最切实的利益。江泽民关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观点,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三)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江泽民多次指出:“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3]群众路线是指导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和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的制定和出台,都必须自觉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四)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本”这一体现群众路线根本要求的重要命题

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要求概括为“以人民群众为本”。在1994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江泽民指出:“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15]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14]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的新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