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恪守节俭美德

青海:恪守节俭美德

《世说新语·汰侈》中记载了西晋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的故事。有一次,王恺把一棵枝条繁茂、世上罕有的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一下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这不值得生气,我马上就赔给你。”于是,他让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枝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这样的奢侈行为,在西晋的士大夫中比比皆是、司空见惯。无节制的挥霍行为,最终让西晋在短短数十年间就灭亡了。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我们民族的历史,因为奢靡腐化,有多少王朝葬送了锦绣江山?因为骄奢淫逸,有多少皇帝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因为纵情声色,有多少人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组织、每个个人,无论到任何时候,奢靡之风不可有,节俭美德不能丢。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有少数人却忘记了要恪守勤俭节约的美德。有些党员干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不厌其宽敞,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有的还手持数额不小的会员卡、代金卡,流连于高档会馆。这不仅造成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浪费,还肆意侵蚀党的肌体健康,损害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形象,甚至会导致干群之间的尖锐对立,动摇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奢靡之风蔓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上出了问题。总觉得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勤俭节约就没有必要了。个别人甚至认为奢侈是时尚,是本事,是荣耀;另一方面是监管不力。总觉得吃喝浪费一点儿、办公楼豪华一点儿、招待超标一点儿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再加上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恪守节俭美德,首先就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现在,我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我国人均GDP一直在世界百名左右,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要靠后许多;居民拥有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与发达国家更是差距很大。充分认识这个国情,党员干部就会明白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还需要继续弘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恪守节俭美德,就应该自觉接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符合“八项规定”、“二十一条”的要求,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树立群众监督、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以身作则、勤俭办事、带头过紧日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应当牢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教训,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使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