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9月29日报道,“十一”假期将至,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激活假日文旅消费市场,9月28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2025京津冀‘十一’假期文旅活动媒体见面会”在天津之心津塔观光厅举行。会上集中发布三地假期文旅特色活动、精品线路与服务保障措施,为国庆假期京津冀文旅市场预热造势。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构建了“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欢迎海内外游客金秋时节畅游京津冀。
协同管理,机制创新筑牢发展根基。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联合举办媒体见面会,本身就是协同治理机制成熟化的体现。从统一规划节庆活动时间表,到形成交通接驳、信息互通、应急响应等服务保障体系,三地开启“一盘棋”高效协作模式。北京市推出2400余项文旅活动的同时,主动对接津冀资源,依托一小时交通圈推动跨区域出游便利化;天津打造 “海河之夜”品牌联动灯光秀与周边城市夜游项目;河北整合长城、古迹、生态等资源,与京津形成差异化互补布局。协同管理不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也增强了游客对整个京津冀地区的整体感知与出行意愿。
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激发产业活力。京津冀三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各异,通过优势互补,实现1+1+1>3的效果。北京作为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与高端演艺资源,此次推出的戏曲文化周、国际艺术季和红色主题线路,彰显其文化引领力;天津凭借独特的港口文化、工业遗存与都市风情,主打“秋之游”“秋之夜”系列体验,突出国际化与生活化并重的城市魅力;河北则依托广袤的自然山水与长城遗迹,打造“金秋河北”生态休闲品牌,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寻根问史的需求。三地各展所长,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了从都市观光到乡村度假、从文化遗产到现代艺术的完整产品链条。
共树形象,品牌共建提升区域辨识度。三地打造统一品牌形象,“京津冀”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逐渐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本次发布会通过国家级金牌导游推介精品线路、文旅达人分享跨省攻略等方式,强化了“京津冀一体化旅游”。“海河之夜”“北京双节请柬”“徜徉古迹听历史回响”等活动的有机组合,既保留地方特色,又服务于整体形象塑造。形象共树让更多游客将京津冀视为一个可深度探索的“超级旅游区”。
共享客源,市场联动释放消费潜力。文旅协同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惠及民众、促进消费。三地通过打通交通网络、优化票务系统、推行联程优惠套餐等举措,正在构建“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良性循环。北京庞大的入境游客和国内高端客群可便捷流向津冀景区,而河北的生态康养资源也为京津居民提供了理想的短途度假选择。同时,夜间经济、非遗体验、音乐节等多元业态的联动开展,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综合消费水平。
从机制创新到资源整合,从品牌塑造到市场共赢,这片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谱写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新篇章。
作者:章平周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