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坚持群众路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强化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富于广泛性、创造性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群众路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最大限度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虽然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是两个不同的政治范畴,但两者无论是内在逻辑还是实践途径,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党的群众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

可以看出,党的群众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对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集中定位,它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深刻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性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揭示的是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最大化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它既强调广大群众主动的政治参与,也强调领导者要主动深入群众,实际上是一种更全面更真实的参与型民主。因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更科学、更真实、更广泛、更深刻的民主路线,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群众路线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民主的历史。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就以争取人民的民主、自由为奋斗目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逐步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带领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实践证明,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保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贯彻得越彻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越能得到实现。可以说,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一大特色。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展现

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群众路线的核心,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面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活动开展。各地普遍注重把坚持群众路线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不断拓宽民主渠道,倡导民主观念,强化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大力激发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积极性,在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宗旨意识,狠抓作风建设,建立健全群众路线长效机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还对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广度与深度,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一是开门听意见,开门找问题,开门搞整改,大大拓宽了群众的民主参与渠道。党员、干部身上是否有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群众感受最真切、评价最客观。整改工作敞开大门,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与评判之下,才更有效力。开门搞活动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各地积极践行开门搞活动,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活动始终,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进来,无论是查摆问题、剖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群众监督下进行。一方面,普遍采取民情恳谈、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开通热线电话、设立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为干部把脉,把问题找准找全,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群众不愿提、不敢提、不会提意见的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下基层、接地气,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愿望要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中寻找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良言良策。制定整改方案、出台相关制度请群众参与,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是发动群众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了广大群众是主体。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群众民主参与的过程;征求群众意见的广泛性,实际上也就是群众民主参与的广泛性。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了群众广泛、积极的民主参与,活动就有了深厚基础和强大动力。

二是把群众评议评判贯穿活动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民主参与质量。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群众的切身感受和满意程度,这就要强化群众参与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为了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各地大胆探索和创新,把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贯穿于活动的每个环节,真心实意听取和接受群众批评意见。思想认识是否提高,让群众来评价;查摆的问题是否准确深刻,交由群众评议;建章立制是否客观有效,交由群众评判。活动方案、进展情况、阶段成效等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推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亮职责、亮绩效、亮形象,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尺,组织开展群众民主评议活动,真正把活动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做到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赞成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反对的就坚决纠正。群众广泛深入的评议评判活动,使党群干群之间的互动有活力、有内容,不仅有效吸引了群众对活动的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而且使群众民主参与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程度更加深化,参与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