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掌握科学方法 协同推进改革

安徽:掌握科学方法 协同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安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掌握协同改革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一、协同改革是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两个基本判断: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协同改革是这两个大势的客观要求。

首先,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6年,经过了“贫穷”到“温饱”的10年,“温饱”到“总体小康”的10年,“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0年,当下,正在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0年。从4个10年的渐进过程看,现代化建设凸显出对改革开放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要求日益增强。 “现代化”具有不断丰富的内涵,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近40年来,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与日俱增,从上世纪80年代 “一个中心”到 “两手抓”,90年代的“三位一体”,本世纪前10年的“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6个“紧紧围绕”。这一过程表明,协同改革既是我们党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知的日益深化,更是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

其次,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30多年走过来,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就安徽看,发展不足、不优、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不大,服务业发展较慢,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市县政府负债较重、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根本出路还要靠深化改革。如今这些问题与过去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同观念相互碰撞,各种利益盘根错节,新旧矛盾相互叠加,各个领域相互勾连。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已今非昔比,因此必须协同推进改革。

二、掌握协同改革的方法论

在组织上,建立超部门利益的协同改革领导机构。协同改革必须有顶层设计和总体决策,协同改革主体必须有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为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从职能来看,这是协同改革的设计者、协调者、促动者与督查者,是攻坚克难的组织保障。各地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协同机构。

在观念上,实现从简单性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变。现代系统观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由线性转向非线性思维、从静态转向过程思维等,即从简单性思维转向复杂性思维。

在决策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仅仅靠基层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就不够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在宏观上应以顶层设计开道,实现面上整体推进与底层创新探索相结合。

在手段上,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无疑需要政府起主导性作用,但政府主导的“作用点”在于激发市场与社会的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就是明确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说,只要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就应该还权、放权于市场与社会,这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协同关系的重大改革。

在方法上,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多项改革协同推进,避免单兵突击,摒弃运动式改革。试图通过“单项突破”来建立新体制,或是通过各种专项整治来解决体制弊端,但始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说明,改革思路、改革方法不对路,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在绩效上,社会和谐是协同改革的出发点与检验标准。协同与和谐是系统事物的不同层次,和谐是协同的目的,是协同演化的高级阶段。协同不是整齐划一、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寻求差异中的和谐与包容。因为,只有差异市场才有活力,只有包容才能协同进化、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