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

内容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基于我国国情作出的最佳选择;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又顺应时代潮流,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面构成,贯穿了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也是中国经验与世界潮流的结合。推进理论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制度文化和整体协调意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选择。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经验;世界潮流

作者简介:黄晓波,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概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并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①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地位与作用,也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课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成

制度是什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哲学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答案。比如,在新制度经济学那里,一般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规则、规范。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②诺思更是明确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是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③简言之,制度就是一种行为规则体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经济制度不仅包含着调节生活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等内容,更包含对制度产生、变革和作用形式内在规律的说明。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制度经济理论本身是以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特别是以所有制关系为核心。因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对于制度本质的揭示更加深刻,其内涵既涉及制度的本源性,又充分体现出制度的层次性,使制度理论的解释和说服力更加全面和科学,真正奠定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理论基础。④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基本定型的制度体系。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个层面,这是依据制度的地位、功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所作的一种划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根本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内核部分,它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方向,是国家各项制度的根基和本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国各种制度的源泉,属于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包含直接民主,又包含间接民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了多数人的利益,也保护少数人的权利,是多数民主与少数民主的有机统一;既是体制内民主的制度安排,又为体制外民主提供了足够的制度空间。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实现了刚性民主与柔性民主的有机统一。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当然,在根本制度这一层面,除根本政治制度外,是否还应该包含根本经济制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回答。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制度是依据根本制度制定的,规范和制约国家基本活动和社会基本生活的制度层面,既是根本制度的体现和表达,也是制定各种具体制度的依据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基本政治制度而言,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也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某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反映各方面的要求和意见,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又能集中实现统一的治理,提高办事效率;既能防止由一党专政而缺乏监督的弊病,又能避免多党纷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混乱和低效,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制度模式。我国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一制度就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也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它既避免了在民主政治发展问题上不切实际的冒进,降低了风险和成本,又使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既保障了参与的广泛性,又增强了民主的真实性。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基本经济制度而言,所有制及其结构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影响经济体制变动的关键,在各种经济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实行私有化,也不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如此,既能确保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避免走私有化的歧路,又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表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已经明确,那么,基本文化制度是什么?社会建设的基本制度是什么?还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来解答。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派生出来的,既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支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表现形式。一般说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决定具体制度的性质、选择与变革,一个国家究竟选择怎样的具体制度,说到底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决定的。同时,具体制度为维护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服务,具体制度的改革可以促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下运行的,作为具体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支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则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又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既是基本经济制度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要求和体现,也是基本经济制度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依托和手段,而分配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也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