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2)

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路线(2)

摘要: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上的任何重大偏差,都会使我们脱离人民群众,导致工作中的严重错误,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二、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观点首先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在理论上确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实践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锋队,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党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群众理解为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体,因而党的一切工作就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党的全部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什么目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是我们党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信任和拥护的根本保障。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必须高度关切人民群众的利益,引导群众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党,必须时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党员干部如果脱离群众,对群众感情淡漠,甚至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就必然损害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关心民间疾苦的名言警句,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于谦“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志向,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官之道等。封建时代的文人贤士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就更应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最大的热情和最负责任的态度关注民生,全心全意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征集救国公粮的问题时说,要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那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我们必须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关心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群众。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反之,如果我们把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油水”、“蛙水”关系,甚至变成“水火”关系,我们的事业就失去了根本,就决不会有希望和前途。

第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

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马克思早就说过,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国际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就是说,历史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的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获得,才能保持和巩固;而不是任何政党或领袖所能恩赐、所能给予的,也不是任何伟人或英雄能够代替群众去争取的。

人民群众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决定历史的命运。人民群众的解放,必须通过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并且形成自己的先锋队;在先锋队的指导下,自己组织起来,自己去斗争,自己去争取。仅有先锋队的冲锋陷阵,而没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自觉与真正发动,先锋队就会脱离群众;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事业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事业,都必然是而且只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任何纲领、口号与政策,无论怎样高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直接拥护和持续奋斗,都是无法实现的。作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共产党人的全部工作就在于:当群众还缺乏自觉的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用一切适当的和有效的方法去启发群众的自觉,通过持久和艰苦的工作,来形成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群众已经有了某种必要的自觉以后,我们的责任就是去指导群众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并且继续从群众的行动中进一步去启发群众的再自觉。我们有些党员干部自视甚高,常常觉得群众落后愚钝,总是喜欢发号施令,或者越俎代庖。他们忘记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将一事无成。项羽垓下战败,人心归汉背楚,这位旷世英雄也只能徒唤奈何了。在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共产党人应该处处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向导和组织者,而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并珍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活动,反对任何形式的包办代替和强迫命令。

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向人民群众负责。如果我们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不在客观上使人民群众因为我们的服务而获益,相反却因之而受损,这能叫为人民服务吗?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准则。因此,我们在人民群众面前,一切都不应采取轻率态度,而必须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向人民负责与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确实要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但如果把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那就是错误的。向人民负责与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归根到底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既是党的领导机关一切决策的最高标准,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行动的最高标准。

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就不会犯错误。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任何缺点、错误,都必须纠正;这既是对党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责任也有权利,去帮助领导机关与领导人纠正缺点和错误。只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才能真正做到向人民群众负责。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应当懂得,在提出批评意见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而不能借口对人民负责而破坏党的纪律和统一。因为保持党的统一与纪律,同样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样是向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表现。

 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为了能够很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了能够启发群众的自觉和指导群众的行动,党员干部首先有对人民事业的忠诚、热情和牺牲精神,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预见。为了获得这样的能力,我们必须学习。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国外的经验,都可以增进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能力。但学习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持久最伟大的。毛泽东同志经常说,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然后教育群众;必须先做群众的学生,然后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