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呢,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现场的2932名代表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同时收听了本次报告,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透过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着怎样的进步?对新的一年,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期待?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全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六大数字标注改革硬任务;77次提及改革说明什么?权利清单和民生为何成为关键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经济增长的几个预期目标倍受关注。经济增速设定在7.5%左右,物价总水平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当下最热的关键词——改革,在政府报告中反复出现,达77次之多。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要建立权利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了近来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并提出要警惕潜在金融风险。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民生方面,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大扶贫力度。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要坚决坚持淘汰落后产能,绝不反弹。
李克强(国务院总理):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绝不再反弹。
迟福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改革的报告
我在现场,我感受到这个报告应该是一个改革份量很足的工作报告。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报告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2013年工作的时候,总结第一条就是改革;第二部分,关于2014年的总体部署,这个也是第一部分,向改革要动力;第三部分,关于2014年九项重点工作,第一项也是改革,所以改革的份量很足,很重,我称之为一个改革的报告。
在会上,我跟大家一起,大家很多人拿着笔画,看着报告,把很多重点都画下来。我一进去还没有念,我就先基本看完了,那么这个报告大家关注点不一样,但是一个是改革,一个和民生有关,另外一个像海洋问题,大家给的掌声比较热烈。
刘戈:报告中的数据让大家对于改革的目标更清晰
其实我更多的看到的是数据,我看到了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不是那些传统的统计口径上的一些数字。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用电量,去年7.5%增长;另外,比如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上重点高校的提高,8.5%;比如说二氧化硫,还有化学需氧量它的下降幅度,还有比如说新注册的企业,增长27.6%,包括取消下放416项行政审批等等。这些数据,它特别的清晰,而且它特别能说明问题,在以往的我们统计局给的这样一些统计报表里面,不太容易看到这样一些数据。
对于下年的规划里也有很多类似的这样一些数据,这让我们的努力的目标更清晰,可核查,而且这个它更准确,让大家对于目标的清晰性有一种感觉。它实际上对于今年的整体的运行给了个上限,给了个下限,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只要我们的经济运行在这个区间里面,那么我们就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干什么呢?就是改革。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所规划的一些改革的举措,如果能够让经济在这样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里头运行,就为改革提供了更好的一个空间。
说到城镇化的时候,城镇就业人口要增加1000万,其实这些年来,一直我们都必须要解决,因为这里面既有新出生的人口,另外还有很多的农村的转移的人口,这个速度相对于以前几年是减慢了,但是如果这个数字,现在即使我们要改革,这个任务还是在这个地方。总体上来说,新增的就业压力相对前几年有一点减慢,但是如果这个数字如果不能够完成,那可能改革的任务也会有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证那个区间,比如说就业,如果我们经济不能够保证7.5%左右,那可能就业的这1000万就难以得到保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讲改革的这种决心在,同时也要讲这个区间我们也要把握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