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3)

营造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3)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获取增长红利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或者更简单地说,实现社会保护体系的一体化,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加强。一个更加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针对其他经济体的研究已经做出了回答。美国学者Peri研究了美国各个州移民对各个州生产率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所在州的经济增长。同时,移民的存在也没有对本地人的就业和工作时间产生挤出效应。

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与该文所讨论的情形有很大相似性:没有流入地的社会保护、受教育水平和技能低于本地居民等。使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认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增长红利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扩大劳动市场规模。根据新古典理论,产出(GDP)的增长有两个来源:就业规模的扩大和人均产出水平的增加。显然,在劳动供给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的情况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刺激劳动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的总体规模。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公平的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护没有彻底剥离,劳动力市场上对就业者的选择性仍然很强。特别是对农村劳动力而言,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必须以就业为前提,因此,只有那些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才愿意和能够向城市流动。根据我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分析,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和户籍制度下,农村可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为7622万人,主要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其中,40岁以上者占59%。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制度变革,这部分劳动力的转移将非常困难。

那么,怎么才能推动他们向城市的流动呢?一方面,市民化本身就可以带动这一部分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当与社会保护相关联的各项制度实现了一体化后,这一群体转移的后顾之忧也得以消除,这将降低他们的保留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参与的可能性。

目前,劳动力的短缺更多地表现为普通劳动力的短缺。因此,促进仅存的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分享工资水平上涨的成果,也有利于抑制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扬。

——增加人均产出的水平。除了通过增加总体就业规模,使产出水平提高以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还可以增加人均产出的水平。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来自以下几个途径:资本产出比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工作时间的增加等。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即经济效率)的提升对于人均产出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

首先,由于农民工处于劳动供给曲线的低端,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更长。我们的调查显示,城市本地户籍的工人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5小时,而农民工则长达57小时。因此,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将有利于人均产出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如前所述,经济发展跨越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促使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依赖于经济效率的提升。借助于发生于其他经济体的一些事实,可以使我们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生产率的提升得到启发。对美国各州的实证分析表明,外来移民(尽管他们大多属于低技能的群体)的增加,推动了本地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专业化程度,并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一半以上。另外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移民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岗位,这使得其他劳动者的技能得以更有效率的配置。因此,移民的流入促使本地工人更多地配置于技能、知识密集的行业。所以,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和竞争使移民流入成为提升经济效率的源泉。

可惜的是,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所揭示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忽视。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很多城市仍然采取提高门槛的方式,对落户进行数量限制和类型甄别,其理由往往是本地的经济发展不需要“低素质”的劳动力。显然,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很难收获效率提升的红利。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合理的流动与分布,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过程,将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结构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间更合理地配置。同时,有鉴于目前农村和城市在公共服务水平上的巨大差异,通过人口流动,在城市实现公共服务的集中供给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