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解析《政府工作报告》六大看点(2)

代表委员解析《政府工作报告》六大看点(2)

看点3

公开所有“三公”经费,阳光财政让腐败无所遁形

“三公”经费在近些年的“两会”上都会受到较大关注。令人欣喜的是,新一届政府履职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破解“三公”经费问题。

报告在财税体制改革部分明确地指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报告将财税体制改革作为重头戏来抓,抓到了实处。财税体制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预算公开透明了、税制比较合理了,会对我们转作风、转方式和转职能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看点4

向污染宣战,列出环保任务“硬指标”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句话在3月5日当天迅速上了微博热搜榜,被认为是此次报告中最精彩的语录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詹福瑞告诉记者,报告非常务实,每一部分的改革内容都有细化、明确的落实要求,尤其民众关注的环保方面特别突出。例如,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报告明明白白给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而不是笼统地喊口号,向污染宣战的态势让人精神振奋!”

看点5

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指引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报告对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着墨颇多,政府将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认为,“三个1亿人”的表述方式生动、实在地阐释了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战略的工作重点。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新型城镇化之路就能走好”。

看点6

19个“让”与1个“决不让”,彰显浓浓民生情怀

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细数报告里的19个“让”与1个“决不让”,字字关怀民生、句句振气提神。

施芝鸿表示,报告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竭诚尽力。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等,报告关涉民生问题的工作部署,几乎每项都有细化的承诺。例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等等。

“新一届政府坚持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助力、为民生托底,注意使政府的各项工作成果惠及亿万百姓、惠及亿万家庭。” 施芝鸿说,这种执政为民、施政惠民、亲民爱民的情怀令人感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