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调查:如何走好

两会新华调查:如何走好"三个1亿人"的"进城路"?(2)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朱国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意味着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不用再背井离乡,就能在家门口过上城市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西部地区切实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并根据当地实际搞好城镇规划,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镇。

1亿人落户城镇:破除落户、住房、就业“三道关”

代表委员们指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背后也反映出当前进城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三大关口:进城落户难、住房保障难、就近就业难,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从消除这三大障碍入手。

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庆是一位“80后”农民工代表,她说,“农民工”的称呼其实就能反映出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现在,大多数“80后”“90后”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长大,熟悉了城市里的生活和文化,渴望在城市里扎根,但许多人不能获得城市户口,也就无法享受社保、保障房等福利,他们就只能“漂”在城市,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说,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超出了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和打算在城市落户的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了较大冲击,阻碍了他们实现“城市梦”,无法共享现代城市文明,这样的状况需要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降低城镇落户门槛,关键是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王宇燕说,城市户籍门槛高,关键是户籍背后有各种福利,农民工为城市作出了贡献,无法享受公共服务和市民福利,这种状况有损公平,城镇化过程的类似的“短板”必须尽快补齐。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要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一些代表委员说,农民进了城,还要帮他们扎下根,防止变为城市新贫民。农民工代表朱良玉提出,在让开城市入户门槛的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城市获得更持久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