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反腐记忆与2014廉政期许 (2)

2013反腐记忆与2014廉政期许 (2)

净化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双面绣”

一年来,随着正风肃纪“组合拳”频频出手、“拳拳到肉”,从政治生态到社会生态均出现可喜变化。这如同一个以清风正气为主题的“双面绣”,一面是党风政风新改观,一面是社风民风新动向,让人们立体而鲜活地看到了中国大地上的“新风俗志”。

从政治生态来说,透明度越来越高是主基调。特别是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推进腐败治理,开启“依法反腐”新路径。从刘志军案、薄熙来案到杨达才案,对重大、热点案件的公开审理力度前所未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儆效尤,彰显了反腐决心和司法公信。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同志担纲嘉宾接受在线访谈,自揭“神秘面纱”,回应公众关切;主动公开机构设置,以及受理信访举报、查办案件等流程,体现出“开门办案,上网执纪”的开放和自信态度。此外,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开设1800多个网站和近千个政务微博,打造“永不落幕”的“纪务”公开平台,在保障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的过程中,推动群众有序、有效参与反腐败。

从社会生态来说,奢靡风越收越紧是大趋势。如国际咨询机构贝恩预计,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增长率仅2%,与往年的30%相差甚远;中国烹饪协会2013年餐饮业报告称,高端市场开始摆脱依赖公款消费的模式;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公款办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议持续减少。再如五部委发文禁止用财政资金办奢华文艺晚会、用国企资金捧“明星、大腕”等,对于遏制文化市场和消费领域的浮躁奢靡之风起到“釜底抽薪”之功效。

合而观之,这些此起彼伏的治理举措促使领导干部改变“花公款不心疼,小浪费没大事”等行为积弊,纠正“公权可以私用,私事可以公办”等认识误区,既着力从小事小情、小处小节上体现出清风正气,又能扶正祛邪、正本清源,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好转,呈现出“双赢互补”的良好态势。

如何保持中国式“反腐加速度”

反腐败如爬坡过河,必须一鼓作气,谨防半途而废。十八大以来从严治标的丰硕成果,治理腐败的正确方略、有效路径和管用举措,映射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维、新境界,也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腐败理念思路的新格局、新亮点,应当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孜孜以治,久久为功。

坚持治标促治本,以查办案件为优先选项。中央在反腐败上高举高打、动真碰硬,着力以“惩”的手段达到“治”的目的,以“打”的动作强化“防”的实效,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明确三项实体任务,作风建设和惩治腐败各据其一,进一步凸显了“以惩促治,以打促防”的治理方略。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群众依然关切,只有治得住标,使形势向有利于治本的方向转化,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和民心。

坚持有为有不为,以监督执纪为正职主业。“打虎灭蝇”的丰硕战果充分证明:收紧拳头,才能更集中发力,更有效出手;收缩战线,才能更突出重点,更扩大战果。这就如同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做好分内之事,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工作也要把握好定位与权责、投入和效益的关系,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信心。党委、纪委和职能部门为各自职责“签字背书”,纪委“扛起”自己的监督责任,向党委和部门“移交”其主体责任,做大做强主业,才能在反腐主战场守土负责。

坚持抓大不放小,以速改观感为现实路径。解决中国的治理问题,固然需要从长计议的“信心指数”,但亦不妨着力提升短期可见的“观感指数”。既要把查办大要案作为战略重心,让人们从“打大老虎”的行动中看到中央决心和战略意图;又需把纠治蔓延成风的小问题作为战术重点,较快改变勤廉“观感指数”,让全社会从“治小顽疾”的实效中增强信心。如据一项在全国693个市县的3000份随机抽样调查结果,60%的受访者和78%的公职人员认为公款吃喝比以前少多了。持续治理车轮上、酒席间、节日中、会所里的歪风陋习,把奢侈、浪费等标签从公务活动中“剥离”,建立公私分明、礼贿分清、善恶分界的公共伦理,正是提升廉洁政治“观感指数”,进而增益公众“信心指数”的现实路径。

“廉洁拐点”或会迟到,但未缺席

实质上,廉洁正能量是一种公共品。不论是反思“历史周期率”,还是回顾中共执政史,有一点可以肯定,尽管廉洁正能量可能阶段性“稀缺”,或许经常性“迟到”,但却从未缺席。即便是在最为晦暗的某些时期,它也一如星星之火在历史篇章的起承转合之间频频闪现。今天,当我们综览十八大以来国内外舆情变化和多维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中国国家治理特别是腐败治理正被看好,廉洁正能量与贪腐负能量的博弈亦有展现趋势性变化的新契机。

从国内情况看,对腐败“零容忍”和早现“廉洁拐点”的期望值逐步回升。如中国青年报对1.7万多人的调查显示,83.8%的人高度关注整治“四风”,90.8%的人表示力挺;66.9%的人感到月饼“奢侈风”大为收敛,48.8%的人会自费购买,对反腐感同身受又身体力行的民意在累加。另据社科院《反腐倡廉建设蓝皮书》报告,73.7%的人对今后5-10年反腐败取得明显成效有信心,比2012年上升13.7%。在社会上出现了难能可贵的人心会暖、信心提振之际,清醒地看到当前局面来之不易、守之更难,继续一只老虎一只老虎打,一个案子一个案子查,一股歪风一股歪风刹, 一项制度一项制度抓,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变,保持反腐败不断“换挡”提速,促使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双向”好转,在并不平坦的前方尽早迎来“廉洁拐点”,或已成为冉冉升起的主流民意。

从国际社会看,对中国惩治腐败的效果和反腐倡廉路径的接受度稳步提升。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媒体相继指出,中国领导人以倡导节约揭开反腐新篇章,“令人瞩目”且有助于改善执政党形象。甚至一些素来“看衰”中国的国际组织,如“透明国际”的有关负责人亦公开表示,因领导人决心坚定、民众积极参与、反腐手段创新,中国取得了反腐成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更是直言不讳,表示“将详细研究借鉴中国反腐经验”。新加坡媒体甚至预言,由上而下的“反腐+改革”是中共领导人“铁了心”的重点,持续的反腐将为2014开年。

中国是个“超大型社会”,施政者时刻面临“超复杂变局”,在治理腐败方面尤其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乃至“无限战”的准备,不捣黄龙不言收兵。需要指出的是,反腐败只有单行线,没有回头路。2013年的“打虎灭蝇”已成过去,成为通向“廉洁拐点”的一个地标和路标,前方的路虽不会平坦,但坚持走下去就能迎来明天的曙光。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4大幕徐徐开启,让我们拭目以待。(高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